在裂缝生出光

午后四点的阳光斜斜地爬进病房,在米色窗帘上织出金线。邻床老人颤巍巍捧起汤碗,澄黄的鸡汤表面浮着两粒枸杞,像两盏小灯笼在氤氲热气中明灭。这个瞬间突然让我想起莫奈笔下的睡莲,破碎的光斑在池面上跳跃,病痛与衰老的裂缝里,竟也能流淌出这般温暖的光泽。

医院的走廊永远浸在消毒水的气味里,直到某个清晨,值班护士推着装满雏菊的小车经过。鹅黄色的花瓣沾着露水,在CT报告单与点滴瓶之间轻轻摇晃,像是从混凝土裂缝中钻出的蒲公英。人们驻足时眼底泛起的微光,让我想起敦煌壁画上剥落的金箔,残缺处反而透出更动人的辉芒。

深夜陪护时常见到这样的画面:佝偻着背的妇人握着昏迷老伴的手,轻声读着泛黄的情书;年轻父亲抱着先天不足的婴儿,用口琴吹奏走调的摇篮曲。这些笨拙的温暖恰似古瓷修复用的金缮,用流动的金线勾勒残缺的轮廓,让破碎本身成为另一种完整。

地铁口总坐着拉二胡的盲艺人,琴筒里散落着零星的硬币。当《二泉映月》的旋律混着早高峰的喧嚣升起时,行色匆匆的人群里总会有人放慢脚步。那些被生活磨损的灵魂在此刻轻轻震颤,仿佛看见龟裂的陶土里开出了铃兰——原来慰藉从不是对裂缝的遮蔽,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凝视深渊里的星空。

暮色中的住院部渐渐亮起灯火,每个窗格都盛着一汪暖光。疼痛依然在身体里游走,但此刻我更愿意相信,正是这些细碎的裂痕,让生命成为了可以透光的容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