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很好奇一张视觉笔记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今天我就拿近期做的一份微课的听课笔记尝试着给大家说说我平素做视觉笔记的步骤吧。
一、主题图像的呈现
主题图像,顾名思义,就如一篇文章的主题般,是一张视觉笔记的重中之重,是最吸引读者的一张图。他们可以从中窥见这份笔记的精神与方向。
视觉笔记工作者都会在主题图像上面花费很大的心思。顺带一提视觉同声传译的从业人员多数情况下在会议之前就会把主题图绘制出来。
像是这张笔记我的主题图就很一目了然,就是两个人在做膝跳反射的实验。
画主题图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去思考:
1. 把演讲者的人物头像画出来。我觉得这个适用于大多数的会议记录里面,可以在会议前以卡通或者写实的方式把演讲者的头像提前呈现出来。
2. 像我上图那样,把和内容正相关的图像画出来。这个更适用于整理读书笔记等场合上,毕竟这时候我们有更多时间去思考。
二、写上主题文字
一张视觉笔记的主题文字,正如一篇文章的标题,要醒目抢眼首先必须写得大一点,同时可以运用各种字体让它显得与众不同。回想起来我学习POP字体的初衷就是为了在写主题文字的时候可以更随心所欲。
这张视觉笔记的主题文字是“膝跳反射的心理学:直觉影响”,我在设计的时候除了把它上下围绕在主题图像以外,也运用了一点POP字体里“横细竖粗”字的技巧。
三、提取关键词
无论是听课还是读书,要完成一张视觉笔记都需要我们在听或读的内容上提取关键词。
之所以是记录关键词而不是句子,是因为关键词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思考不受到句子的局限,一个关键词就容易使我们联想起大量的内容,而且在视觉笔记上记录关键字也比记录句子让版面更加简洁。
关于如何提取关键词,我一般是参照学习思维导图时老师说的字词不超过六个字这个标准来判断自己到底记录的是词语还是句子。至于提取的方法,我是参照小时候语文学习中的缩句法,把内容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然后剩下的主干部分尽量简练成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
不确定自己是否提取的就是关键词的时候,可以把筛选的词语排列出来看一遍,如果自己可以理解就说明提取恰当了,如果连自己也觉得狗屁不通那就是说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没有提取出来。
这张视觉笔记我提取的关键词是互惠规则:闭门羹、打折扣以及承诺规则:虚假报价、登门槛。
四、把关键词转换为视觉图像
这个步骤其实更多的是一个练习和累积的过程。很多视觉引导的大神们都会随身带着一个素材小册子,里面都是他们平时积累的视觉图像,方便自己随时查阅。
在转译的过程中,对于具象的转译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比如我前段时间画的一张视觉笔记,关键词是早起、冥想和听讲等等,这些就用小人等基础图形把它们画出来就好。
比较困难的是对一些抽象概念的转译。要画出这些抽象的概念第一个方法是要大胆地运用联想能力,看到这个词让你想到什么画面,然后把这个画面画出来。这个方法其实就是Scarler在《刻意学习》里面说的“隐喻”,就是通过一种我们比较熟知的事物来理解当前的事物。例如,提到“爱”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会联想到心形、巧克力、玫瑰花等等。
第二个方法是谐音法,是我学习思维导图时老师教的,具体就是运用同音不同字,把抽象变成具象。像"阶级运动"这个关键词,当我们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时候,不妨透过“阶”这个同音不同字把它转译成阶梯。
五、套用模板,联结观点
完成前面的步骤以后,就到了把观点串联在一起的阶段了。其实这里就涉及到排版布局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箭头按照时间或者空间等的逻辑顺序把观点联结起来。当然还可以套用很多不同的模板,使视觉元素更有条理更合理地安放到纸张上。
例如我的这张视觉笔记就是运用了在空间上做主题间隔以及4格矩阵来整理的。有关排版布局的问题,我以后也会一一整理出来。
完成以上这五个步骤,一份相对完整的视觉笔记就呈现在读者眼前了。当然要想它更具有吸引力和冲击力,还可以通过增加色块、阴影、粗线等效果来实现。好啦,今天就先写到这里,接下来我会就视觉笔记的其他问题再做分享。敬请期待哦!
参考书籍:
卢慈伟 《画张图想得更清楚》 2017年3月
胡雅茹 《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