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
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看到这句话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说的真好!尹建莉老师是真正的将自己放到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而不仅仅是像大多数家长一样只想着控制孩子,要求孩子达到我们的要求而已。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第二章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中,描述了教女儿圆圆识字、背诗和算数的"小妙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先说识字,我家小贝贝下半年中班,班上已经有好多个小朋友在刚上中班时,就可以通篇读小红帽,认识六七百字或是认识半本十万个为什么了。而小贝贝只认识"一、二、三、丁、王"(她还是自认为很有文化,认识很多字的。)和同学们的差距,加上周围上小学邻居们对于上小学后不认识字要吃的亏的各种教育,贝妈各种焦虑。尝试着拿字卡教她认字,但是教了一个星期,该认识的认识,原来不认识的还是不认识,贝妈开始怀疑是不是怀疑起自己和贝贝的智商。(真的很伤)摒着"付出越多,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人生准则,几天前,贝妈去网上下载了识字软件,一个星期下来,惊讶的发现小家伙已经认识了十多个字了,由衷佩服软件设计者,也让贝妈改变了"软件皆无用"的古板迂腐思想。今天重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现在小学生学业负担重,除了由太多"课外班"大四来,更主要的,是不正确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孩子们学生字的途径进本上限于课本,每个生字动辄写十遍二十遍,孤立地去认去写,这使孩子们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劳动,却得到很少的成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提出"有意义学习",这是一个和"机械学习"相对立的概念,他的重要论断是:有意义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卢梭说:"人们在煞费苦心的寻找教读书写字的最好办法,有些人发明了单字拼读卡和字卡,有些人把一个孩子的房间变成了印刷厂。真是可怜。"
尹建莉老师建议的方法一个是读故事,而不是将所有故事都用儿化音讲出来。优秀的绘本会用很多我们平时口语不用的成语或是形容词,能很好的拓展孩子的词汇量。小贝贝有一本很喜欢的讲关于勇气的绘本《别想欺负我》,里面的主人公鼓起勇气之前的描述:
于是,吉姆哪里画笔,轻轻地放进水里涮了又涮。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慢慢地呼出来,再吸再呼……然后,她默默地从一数到十。
作者对于吉姆从胆怯到强大的描写大大的高于我的写作水平,而贝贝在这样的熏陶下,很好的运用一些成语,每次我目瞪口呆的问她"贝贝,这个词你哪里学来的?"她就会很淡定的告诉我:"某某书里你给我讲过的呀。"而作为讲故事的我已然全部忘记了,只惊讶于她不仅记住甚至还学会了活学活用。
额,有点跑题了,说回识字。建议的第二个方法是在街上公共场合看到有字就读给孩子听,解释意思。额,很多周围的朋友用下来这两个方法的效果都还不错,但我们家貌似效果一般。倒是那个识字软件,因为中间穿插了小故事,完全绑架了她的注意力,对于一些简单的字她倒开始认识了。打算接下来辅助上面说的两个办法,进一步增加她的识字量。一定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有意义的学习。
说完识字,说背诗。因为小贝贝有每天三个故事的习惯,我就在故事中间或后面增加了故事和声律启蒙的环节。唐诗会让她跟我读,声律启蒙则是我读她听。声律启蒙一天一遍,基本一个月到两个月,小贝贝就能通篇背下来,尽管她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我也因为古文修养不够不敢妄加解释。但就想尹老师在'古诗滋养的孩子'中说到的一样,中国古典诗歌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和美观性等特质,从古到今始终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这一点上我们只做到了入门,我的期望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而对于理解其中意境,暂时没有显现。尹老师在文中反复提到家长要与小朋友共同进步,为了增进这一行为的效果,我决定接下来和小贝贝来个PK赛,反正我每天也在读,那我们就比比谁背出来的多,有竞争才有动力么,也是为了让这一行为更加有趣,效果且待时间考验。
最后说一说数学。回想我的读书时代,数学和物理是大大的头疼啊,主要的原因大概是钻进每一个题里,没有统筹的原因。尹老师介绍了教她家圆圆数学的小妙招:在家里开小卖部。给东西定价,然后小朋友扮演老板,付钱找钱间学会加减。再拉上玩具小熊,或扮成老爷爷老奶奶前去购物,体验不同人的需求。这个方法我觉得非常值得一试。
几章看下来,感觉一直在强调的就是要将学习做成有趣的事。想来也对,我们的祖先是为了纪录发明的文字,而不是为了学习。"给学生一点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有趣的事情能让孩子更加专注,加上孩子天生喜欢模仿大人,给他们机会,他们一定会发挥出超乎寻常的能力,让我们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