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告诉你,要去远方,但远方到底在哪。
迷茫的时代,迷茫的人
后疫情时代、经济下行、消费降级、房地产暴雷、中美摩擦、大厂裁员、小厂破产、商场关门、店铺倒闭、降薪失业......
这是充斥负面词语的2023年,已经走到了8月,经济学家断言今年或许是未来最好的一年了,以后只会更差。经济持续低迷,没人知道前方的路在何哪,企业家不敢投,民众不敢消费,未来让人无所适从。
平凡的肉身穿越周期
无论任何周期,人类底层需求不变
然而纵观千百年人类历史变迁的长河,经济周期是在不断在循环往复,而人类的进程依然滚滚向前,不同的经济周期下,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活法,但拥有平凡肉身的人类,底层需求逻辑依然没有改变,无论经济处于周期的哪个阶段。
满足需求的方式在不断更迭,下行周期底层逻辑是旧时代在消亡
人类最底层需求,不外乎生存和繁衍,由此衍生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产生的最直接的需求表象是衣食住行、医疗、健康、性等,这些需求穿越任何经济周期。即使是当前进入泥沼的房地产行业、教育行业,甚至刚暴雷的医疗行业,其实是在优化,在更迭,真实需求从没消失,只是不断以更多的新方式被满足。
既然需求没有消失,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企业倒闭和民众失业了?终其底层原因是:旧时代正在消亡,新时代还没崛起的更迭阶段。目前由上一波的技术红利带来的时代繁荣正在逐渐萧条,例如电气化技术,信息化技术,而智能化新时代还在成长中,还不足以完全支撑时代需求。
让我们回看历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伟大的公司就诞生或者崛起在经济危机引发的大洗牌时代。今天的大品牌,都曾是当年的新品牌,今天的新品牌也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传统品牌。
新事物替换旧事物是规律,技术创新一直推动着时代的更迭,所以再差的世道也有企业崛起,再停的股市都有涨停的股票,无论世道是好是差。
在红海中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所以即使在经济下行的周期里,恐慌大可不必,而是积极拥抱新时代的到来。
我非常认可一种观点,红海市场才是真正的市场。因为红海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是被证实和认可满足了真实需求的。而蓝海市场,经常被评价是用户教育成本过高往往普及艰难,而真实原因往往是伪需求,就如当年汽车刚出现时,出行市场是已经被马车满足了的红海市场,汽车进入的不是蓝海市场,是红海市场。所以不用害怕红海竞争,而是积极创新和探索新时代事物,在红海与旧时代酣畅淋漓地干一架。
So,无论是职场失意,公司倒闭,还是失业了,也没必要沮丧,积极加入到新时代的洪流,成为新时代的翘楚,别害怕旧时代抛弃了你,而是你在抛弃旧时代。
直面真实,虽死无悔
至此,人类的生生不息,需求亘古不变的背景下,作为人类个体的我们,究竟哪里才适合我们,该去什么行业,做什么合适。
白岩松曾说过,没有那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科技发达时代。然而已经身处社会大洪流中的我们,早已忘记要去往何方,有的因为教师工资低没法养家糊口转业,因为房地产行业消退而放弃选择土木工程师,因为医生压力太大而改行做药代,因为新闻专业不好就业而放弃了仰慕已久的大学,这些选择都充满了无奈和被动。
从真实内心出发
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电影《无问西东》中就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一个文科成绩名列前茅理科垫底的学生吴岭澜,选择了理工科。在与时任校长梅贻琦交流时,表示因为当下需要更多的理工科人才去实业救国,而优秀的学生都选择了理工科,所以他也选择了理工科。
梅贻琦开导吴岭澜说:“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而不是真实。真实是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愿你不顾一切前行的时候能留点时间给自己,拥抱最真实的自己。
或许在强大的世俗和繁忙的生活中,我们早已经忘了,我们的人生也不过短短百年,终点都是死亡,回归大地,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选了文科还是理科,做教师还是程序员,所以结果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人生而为人,我们首先是对自己负责,反正都会死,为什么不去过自己喜欢过的人生。
因此,合适我们的,就是我们发自真实内心喜欢的事情,可以不在意也不计较得失,沉浸在其中时,会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充实与喜悦,甚至愿意奋斗终身,为之赴死也无法阻止你的事情。
或许是你书上见到的榜样,或许是某次上课让你沉浸其中的实验,或许是小时候让你怦然心动的玩具,找到你内心深处真实的平和和喜悦,会值得你拥有一生。
接受过往和现在
或许会有人担心,大学专业选砸了、几十年没做过了、年龄大了、现在在送外卖、本科学校很差、家族没有程序员基因,所以我们真的还有机会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吗?
的确,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让我们无能为力,让人焦躁不安,生不逢时,生不逢地,投胎能力不够,盲目反抗世俗,或许会让我们直接活不下去。
是的,于美好的想象而言,过去和未来可能显得格格不入,然而,过去和现在是真实的,期待的未来也可以成为我们的真实。过往和现在再不堪,已经是真实存在,我们没法凭空去突然改写,但我们去接受它,它有可能是未来真实美好故事的铺垫而已,通往幸福的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接纳真实的过往和现在,从真实出发,基于过往和现在,改进、优化、变革自我,努力通往我们想要的未来。
可持续利他
万一喜欢做的事情没有价值,没法赚钱饿死了怎么办?这不是成为社会的异类了吗?
的确,我们一旦被带上世俗的枷锁,动作就一定会有所变形和无所适从,难以再按照自己内心真实的意愿去起舞。所以需要在我们内心深处清楚,我的路通往何方。
我的建议是——利他。我们喜欢做的事情,是有利于他人的,是可以帮到他人的,那就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事物可以被转换成一般等价物——金钱。谈起金钱并不羞耻,那是社会给你提供价值的回报。
同时,我建议利他行为要可持续,不是为了功利,而是只有持续长久帮助他人,才能真正通往幸福的人生。就像好企业我不希望它死于价格战,英雄我希望他能安全归来,牺牲性质的利他不是真正的利他,这只会带来遗憾和痛苦。
因此,我建议无论是任何时期,企业管好现金流保持可持续,个人不断自我精进保持可持续。
因为相信,所以一往无前
走在自己的路上,难免会有出错,难免会遭受世俗的恶意,我们该怎么办?
“对爱我的人别紧张,我的固执很善良,我的手越肮脏眼神越是发光”——《倔强》五月天
我们源自于真实内心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以可持续利他的目的是对的,那我们就相信所做的就是对的,即使遇到了任何困难挑战,即使错了,我们也能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改正,排除万难,一定可以达成所愿。
前段时间,一位曾经很喜爱的教授,在一次作业点评课上,以技术和行业两个角度对我的想法进行了否定。虽然后面没几天国内外都上线了不少类似项目,这都能足以证明我是正确的,但一个不懂技术,也不了解行业的人,通过道听途说就随意地否定,这让我内心久久无法释怀。
“大人们根本不能体会表哥他的用心,好像随他们高兴就可以彻底的否定”——《外婆》周杰伦
最近的一些思考,也让我释怀了,或许教授是想教育我,即使我是正确的,但世俗是如此的强大,我真的做好应对的准备了吗。
普通的民众认知总会慢半拍,没必要过分在意一个外行的人评价,只要足够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信念,相信未来有一天我的想法终能实现,也可以帮助到他。
而且,观念没点与众不同,想法没能冲击到传统观念,怎能谈得上是新时代。
无问西东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无问西东》
这是5年前生日那天上映的电影,至今每年都有看一遍,每次的体会和感悟都有不同。
至此,路已经在脚下。请相信自己,听从生命赋予你的使命,笃定而从容的活着。
愿你
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END——
Alson李承霖
分享有意思的观察和思考。
原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研究员、美的创新实验室负责人、鹅厂高级架构师、深信服战略规划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管理学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