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了饭,送小姑子坐高铁回南京。
一路上,看到很多骑摩托车的人都自觉戴了口罩,国道上的车子也不多,不像是过年期间的道路,畅通得一路绿灯。
她并不急着上班,网上随机抢的票,再加上病毒还在风头,很多人延长了休假,怕一星期后是出行的高峰,本想着要退票在家玩的,还是打消了这个主意,早点回去算个事。
今年这个年过得真是出乎意料,亲戚多,小年后家里备了些年货,隔壁村有个人杀猪买了近二十斤猪肉及排骨,还有羊肉牛肉,舅爷家送的一只鹅,十多斤,水果也比往年买得多,饮料酒水类摆在家里甚是壮观。
往年,公公的弟兄们携带全家三十晚上在我农村的家过年,因为地方宽敞,大伙图个热闹。我是不喜欢这样的方式,一来人多拥挤,二来最辛苦的是我的婆婆,三四桌人至少得准备十道菜,用的柴火灶,长时间靠近灶锅头,眼睛都熏红啊,好客的公公从来不会体谅这些,只觉得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喜庆热闹迎新年,让周围人觉得兄弟间团结和气,倍有面子。
整个院子,还真就是我们一家人这样过年,而且今年是第三个年。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以往两年都是我家备三十的吃喝,今年我老公和他的亲堂兄弟几个商量一户出点钱,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让公公婆婆推卸掉了,公公的意思更直白,又不是家里穷得请不起这顿饭,谁家没吃的呢?好像来家里吃饭就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婆婆认为前两年都请过了,干脆今年照例,不要他们出钱,从明年起就各自在家过年。
我的想法,本来自已家就是满满一桌人,那么多杂碎的家务事,虽说勤快的人都会帮忙,但是唱主角的还是自家人。婆婆才煮了几道菜,公公就在嚷嚷要开吃了,喝酒的先上桌,小孩子那一桌开动了,我也只是添火端菜,婆婆举着锅铲真的是最辛苦。等最后一道菜炒完,还要刷锅坐水,等着餐后洗碗用。
等到婆婆坐到桌前,虽然还有很多菜,却给人一种吃剩菜的感觉。
初二如常,去了老公的外婆家,我们拜了年,大伙站在一堆聊聊天 ,打字牌的娱乐上了,十一点多就往我娘家去,离得都不远,一个村的不同组而已。
到了妈妈家,姑姑的媳妇,女儿女婿都在,爸爸要留他们在家吃饭,我就在厨房帮助打下手,能帮上的忙并不多,看着穿得单薄的妈妈忙进忙去,心里真不是滋味。
现在家里最大的负担是弟弟还没成家,爸妈真的是起早贪黑在田里忙活。记得去年这个时候雨水丰盈,油菜地里长了很多野生蒲公英,妈妈天天去挖,一把把扎好,让爸爸去卖大蒜香葱的时候顺便带上,每次我去,妈妈会说那个比蔬菜还好卖点,一小扎卖一块至一块五毛钱。
秋季干旱,插了蒜籽天天浇水,后来告诉我蒜苗又卖了几百将近上千元。语气是满满的欣喜,好像这些钱来得容易,赚来的钱除了人情往来,舍不得买菜买衣,买任何他们觉得不必要的东西。
可以说,我的父母在村子方圆五里是找不出第二对这样的父母,赚的钱不舍得用,平时挂在嘴上最多的话就是:儿子还没成家,负担还很重,哪敢歇息下!
今年二十九岁的弟弟什么时候才能懂事?能感恩父母良苦用心,承担起一个男子汉该有的责任,不要好高骛远,踏实做事挣钱,早点成家生娃。我们的期盼是好的,但什么时候能实现,不得而知!!!
在和姑父喝酒时,姑姑姑父都劝说,六十几岁的人了,能力只有这么大,也要想下自己的以后,身体累垮了谁来照顾?烦事想开点,尽力了就行,不用死命去干!
这些话,我们平时也说了N遍,但是没有用!
爸爸诉说他走空路都浑身骨头痛,膝盖也痛,有时候一个人走在田边,觉得无可奈何也流眼泪,恼怒儿子的不争气,却又无济于事,恨自己为什么过得这么苦。
我最心痛我妈,从来不善言语,跟着爸爸几十年也没过上两天好日子,风里来雨里去,过了这几天,家里的荸荠又要开挖,几度的低温双手泡在冷冻的泥巴里,腰还得长时间弓着,本来胃就有点不好,牙齿换的假牙,吃硬的东西吃不了,营养跟不上,还要做高强度的农活,荸荠至少得挖两三个月才能卖完。
爸爸每次赶集,凌晨三四点就出门口,面包车离着小路还有两三里的距离,只能靠肩膀挑过去,妈妈还得帮忙换肩膀,打着电筒火,在漆黑的夜里,肩膀的担子越来越重,而真正打击人心的是,那个该努力的人还在继续犯错,对周围人的劝说一副无所谓。
爸妈用汗水劳累捡来的是芝麻,而真正丢西瓜的那个人何时才真正长大。
今日的碎碎念,完全是胡言乱语,最大的心愿,大家都积极向上,一天比一天进步,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不给周围人添乱真的就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