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由呢,自由就是不必去寻求他人的认可。他人对你的认可是他人的课题,你无法去改变,但是在意不在意他人的认可,则是你自己的课题,你可以去选择不在意他人的认可,要不要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中,这才是自由。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他人的认可呢,归根为赏罚教育的影响,按照别人的期待或者,或许会使得生活过得轻松,但是却失去了本我,丧失了我们原本自己的人生,我们没有必要去牺牲自己的自由去满足他人的期待,过于在意他人的期待,将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根本无法成为真正的自己。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要学会把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开,不要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要去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即使是父母也不要去干涉子女的课题,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选择成长下去。我们要不害怕他人讨厌,不在乎他人目光,不追求他人认可,只按照自己生活方式进行生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生。
一味在意他人的看法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他人的看法是他人的课题,我们无法改变,而我们一直想要别人的看法按照我们预想中的设定评价,这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别人不能没了满足我们自己的期待而活。在生活中我们要先把自己和他人进行课题分离,在人际关系中建立人皆平等的横向关系,即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是父母子女,还是领导下属,均是平等的人。最终我们达到共同体感觉,即是把他人看做朋友,并在其中感觉到有自己的位置,即归属感。我们每个人都不只存在于一个共同体之中。在工作中,我们的共同体是同事关系,在家庭中,我们的的共同体是亲人关系,抛去工作或者家庭,我们的共同体都是平等的人。尽管我们在追求归属感的时候会去关注更小的共同体,例如本人为中铁系统工作,自然更多的去关注中铁方面的新闻与荣誉,但是却因此错过了更多的荣誉与新闻。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时,首先要考虑的事更大的共同体。
在本书中,作者反对批评,也反对表扬。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杨都是一种纵向关系,其目的都是属于强者对弱者的一种操纵,想要弱者顺着强者的课题进行思考,换句话说也是强者对弱者课题的干涉。因为人皆平等,所以我们要建立的是横向关系,是努力的帮助别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的关系,换言之,就是不管是谁,哪怕是子女对自己有帮助时,我们要说的是谢谢,而不是你好棒。 我们每个人都是真实存在的人,存在即有价值。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的行为创造了多少财富,而是他是否存在,只要他存在着,哪怕是植物人,他对一些人也是有价值。
在本书中,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我们自己,我们要把自己的执着转化为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归属感)。首先进行自我接纳,要接受目前的自己,当自己考了60分时就要想着我只能考60分,而不是想着我本来能考的更高,要分清我们人生课题中哪些是能够改变的,哪些事是改变不了的,去接受改变不了的,有勇气去改变能够改变的。其次是他者信赖,我不接受本书中的这段说法,即有人背叛了自己,也要依然无条件的继续去相信,用自己的信赖去让人无法屡次做出背信弃义的行为,故不予赘述。最后是做到他者贡献,此论证我也不接受,即工作即为对他人的奉献,理解为并不是舍弃自己而为他人效劳,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不再赘述。他者信赖以及他者贡献忽略了人性本恶,要求人对社会不能有一丝戒备心。这样处理事情或许会使得自己像个二傻子一样过得轻松,但是却会损失自己的利益。本书强调思考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之类的奉献精神,与马克思共产主义相符合,但本人自觉没有那么高的人生境界,且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均无法做到。
本书中认为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往往在意讨厌自己的那个人嗯看法,而不在意互相接纳的人的看法,本人便是如此。我们生活中要主动切断与讨厌自己的人的联系。工作狂的目的是为了躲避其他的责任而以工作为借口,其他的责任可能是家庭,感情或者其他。这种行为只是人靠行为标准来认可自己的价值,反而忽视了存在既有价值的论断。
作为一个人最大的不幸是什么,就是自己不喜欢自己,自己都无法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其他人如何能够喜欢上自己呢。我们是否对他人有贡献是他人的课题,我们无法干涉,也无法确定我们的行为是否对他人有贡献,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幸福的就是产生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觉。我们要在选择自由的前提下去追求幸福,即不追求他人的认可,而产生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觉。不得不承认,此论断极有可能让他人感到厌恶。我最简单的例子,我有一个话痨同事,他喋喋不休的和我说话时我十分厌恶,但他感觉是在帮助我缓解压力。这种行为他感觉到对我有贡献,感觉到幸福,但是我极为反感。本书中所说不考虑他人的看法,要有被他人讨厌的勇气,则是认可了我同事这种行为,但是并未考虑到倾听者的感受,较为自我感觉良好。
所有的孩子都会有希望特别优异或者特别差劲两种心理行为,但是这两种心理行为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引起大人的关注。但是特别差劲的孩子往往通过许多问题行为来引起关注,比如调皮捣蛋,哪怕是父母训斥,他们也会很开心,最起码父母在关注他们。所以本书认为不要去训斥和表扬小孩,正是因为训斥,他们才会继续通过问题行为引起关注。这和之前的复仇行为可以联系起来,不少孩子想要通过问题行为等方式来使得父母痛苦,这就是孩子的复仇行为。
我们要甘于做一个平凡的人,接纳不能改变的人生课题,勇于去改变能够改变的课题。人生就像无数个刹那。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计划很重要,但是不能完全按照计划去做事,这也是不可能的,当自己没有做到自己的计划时,我们将会感觉到无比痛苦。如果我们从小励志做个科学家,并且为之努力,但最终不有做到科学家时,我们会很痛苦。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过好人生的每个刹那,可以有目标但不用执着于这一目标,我们每天学会一点点,等到一段时间再去回顾我们走过的路,会欣然发现,我们已经走了一大步路。我们计划去旅游,那我们不是到旅游地才算旅游,而是从出门的那一刻,旅游就已经开始了。我们去登山,如果目标只是山顶的话,我们将错过很多沿途的风景。
我们要过好自己的每时每刻,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不能想着现在所做的事都是为实现目标而作的准备,这样的话,我们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只要拖延人生,我们每天只能过着枯燥无聊的生活,正如我此时此刻。
人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只要我们过好此时此刻,我们人生随时处于一种完结的状态,20岁的人生和90岁的人生全是完结的人生。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到来,所以要把今天当做一个礼物,要过好今天。
我们自己内心的世界改变了,我们眼中的世界才会发生改变,自己的世界只能靠自己来改变,他人无法改变我们眼中的世界。
这本书教会我一个交际的道理,是要学会加法交际,而不是减法交际。减法交际是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期待过高时(假定为100分),他每出现一件事不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将会逐渐减去对他的好感(扣分),对他的热情也会慢慢消失,直到成为陌生人(分数为0)。加法交际是当我们刚认识一个人时,不要去对他有任何期待(分数为0),当出现一件事满足你的预期时,你在心里将会对他慢慢的出现好感(加分),直到最后完全的认可(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