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学习了怎么用动作、眼神和声音来提高我们价值传递的效率。
就连以演讲闻名的罗永浩(锤子手机的创始人),在走上舞台前,也要含一粒硝酸甘油预防心脏病。
不过,紧张也确实影响到了我们传递价值的效率。
无论你的内容到底有没有价值,面对一个怯场、紧张的讲者,听众都很难相信你的讲话有价值。
老师,可是紧张这种东西,真的拿它没办法啊。
方法是有,但在此之前,要先弄清楚为什么会紧张?
其实是因为演讲时可能会有各种不确定的情况,所以我们才感到紧张。因此,就算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了,却还是会害怕。
那么,针对演讲的不同时间段,我们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先来看演讲之前——练习失误。
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啊?
上台演讲的时候,大家最怕出错,所以在排练的时候,会尽力练习得很流畅、很完美,就是希望上台后不要出错。
但就连电视里的新闻主持人也会出错,更何况是我们呢?
可因为只练习了正确,一旦在台上出错,就会四顾茫然,不知所措。
而我们恰恰没有对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准备,就容易紧张,对吧?
对,所以要练习失误,先来看怎么练习第一种常见的失误:忘词。
随堂讲解
忘词怎么办
你有试过在台上发言时,说着说着,突然忘词吗?这时,通常会陷入一种紧张又尴尬的境地。可是,你有提前准备过这种情况的应对吗?
练习失误,既能让我们在心态上更放松,也能更有效地应对现场的各种情况。
其实有两个方法,能帮我们解决忘词这个问题,而我们也要在演讲前,把这两个方法练起来。
一:前文回顾法
前文回顾法的意思是:忘词时,先停下来,把你之前讲的一两个重点内容再总结一下。
你可以这样对听众说: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给你留出了时间去回忆自己的思路,二是听众可以更好地消化重点内容。
等你回顾完,并想起内容之后,你就可以说:“那么,下面来谈谈从人员层面,如何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
二:中心强调法
这个方法的意思是:忘词时,停下来,去强调你整个演讲的中心论点或态度。
比如,会议上,你想让下属更积极地去应对问题;或者,你想让领导通过一项新的员工激励制度,以提高员工的能力和士气;又或是培训时,你想让同事更快地掌握一项新系统的使用。
那么你可以在忘词时,这样说:
这样做,既可以给你留出时间去回忆内容,去查看自己准备的资料;也能让听众记住你的中心论点和态度。
而且,这两个方法还可以配合肢体动作:讲完之后,像喝水来停顿,或者边讲边转过身去看投影仪上的内容,然后停顿一下。
总结一下:
返回课堂
好,这就是忘词时的应对方法,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练习。
马上来做一个练习,巩固一下。
随堂演练
李老师的教学研讨会
李华在A市的铁军小学担任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最近,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要代表铁军小学去参加全区的教学研讨会,上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区级的教研会,有些紧张。参加会议前,李华老师也练习了忘词的情况。这天,终于轮到他上台了。
在座的各位老师好,我是A市铁军小学的李华.....(李老师上台后,从容地开始自我介绍)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把课堂活动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最大,并从三个角度......(李华介绍了发言主题和内容结构)
先来说第一点:在课堂上如何用活动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李华展开了第一大点)
以七巧板这一课的学习为例,在课堂进行到15分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同学们以两人为一组开始自己操作......还可以让同学们上台.....(李华展示具体的教学案例)
讲完这个案例,李老师突然忘记自己要讲什么了,而PPT上面也很简洁,没有更详细的提示。
如果在现场,面对这么多资深的、优秀的老师,忘词的是你,该怎么做?
提示
李华老师发言的中心思想是:把课堂活动这一手段运用好,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方法:1.前文回顾法+停顿 2.中心强调法+停顿
请思考一下,然后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一:前文回顾法
李老师忘词后,先一边往后面的投影仪看,再一边说:“好,我们刚刚是以七巧板这一课来说明如何发挥课堂活动的作用,包括在什么时间点设置,有哪几种活动形式,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案二:中心强调法
李老师忘词后,说:“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如果把教学活动做好了,是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的,让孩子愿意学,学得快乐,也能学会......”然后李老师喝了一口水,停顿了一下。
因为提前练习过失误,李老师并没有很紧张,他采用了中心强调法,然后回忆起了自己的内容后,顺利地往下讲。
返回课堂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也要练习:
没错,虽然我们的目标不是让每一位听众都满意,但如果绝大多数的听众都表现出冷淡、无聊的样子,那的确很让人气馁。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请点开随堂讲解。
随堂讲解
听众反应冷淡怎么办?
很多同学对演讲感到紧张,其实也是怕听众对自己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不认可。那如果在现场,听众真的不买单,有什么应对方法呢?
一共有三种方法:
一:当地化
当地化指的是,用和演讲地相关的一些信息(名人、历史故事、地标等)来关联主题,以此把听众的注意力重新拉回来。
比如被总公司派去山东的分公司,给当地的同事做市场拓展的培训,现场的听众兴致不高,那么可以先停下原有的内容,这样说:
这样做,一方面能让听众感受到你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一方面也能把听众带回你的演讲内容。
二:时事化
时事化是把听众感兴趣的热点时事和你的演讲主题之间建立联系,也是一种让听众回到内容中的方法。
比如作为AA母婴公司的销售,小王去某个地方出差,向当地的一些潜在经销商展示AA公司的母婴产品,但是在现场,大家反应比较冷淡。
这时,小王可以结合时事,这样说:
三:提问
大家还记得第一天的课堂里,教同事使用OA系统的小琪吗?面对不太耐烦的听众,她通过询问同事对旧系统有什么不满,而让气氛活跃起来。
这就是提问的作用。可以询问听众可能存疑的地方,或者他们的意见。
第一天还有一个案例,就是给销售人员做法律培训的敏敏。因为她太过关注于“是什么”,而不是销售人员需要的“怎么做”,所以没能为听众提供价值。
如果敏敏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甚至可以直接问听众的意见:
以一种真诚、谦逊的姿态请教听众,能让听众感受到你的诚意。这个方法适用于没有那么正式的场合。
总结一下:
注意事项:这三种方案,都是需要我们提前准备好,并且进行练习的。
这就是应对听众反映冷淡的三种方式:当地化、时事化和提问。
不过,我们先要保证的,是演讲前期准备的基本质量;但是上台后,如果听众反应真的很冷淡,那么就可以拿出这些提前准备的应急内容。
另外,这三种方法,也可以作为社交饭桌上的话题储备。
原来这些生活中的常识,也可以用在演讲中。
是啊。
综上,在演讲之前通过练习失误,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就算出状况也有办法化解,一方面也能放松心态。
那么到了演讲当天,我们又可以做什么,让自己以最佳的心理状态上场呢?
让时光倒流,我们仍然以参加教研会的李华老师为例:随堂讲解
正向激励
李华老师在那一天的清晨醒来,一睁眼,他就马上想起了要在区教研会上发言,心里开始有些微微地打鼓。
到了演讲当天,其实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快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一:积极想象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厄廷根据研究发现:细致地想象你的心愿成真的场景,可以在短期内快速缓解紧张和焦虑的心理。
因此,我们可以在演讲前半小时或一小时,来进行积极的想象,当然想象是有方法的。
以李华老师为例:他到达会场之后,先仔细看了看现场的环境,四处走了走。
然后,他找到一个角落,闭上眼睛,配合自己的演讲画布,开始细致地想象自己演讲成功:
这是李华老师的想象。你也可以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展开更丰富的想象,比如演讲完成后又激动又放松的感觉。
下一次,在上场前的空余时间里,你就可以试着进行一次积极的想象,快速转变心态。
二:正向理解
刚刚说的是上台前,而在开始演讲之后,我们同样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方法就是:对听众的表现,做正向的理解。
在昨天的课程里,我们提到过眼神采蜜法,去看那些喜欢我们的听众。
今天再补充一下:当看着听众怀有善意、专注的眼神时,要告诉自己:我讲得不错,提供的是有价值的内容。
而对于少数玩手机、不感兴趣的听众,可以这么想:他们现在正被某些事所烦扰,所以才没有专心听。
这就好比以前上学的时候,无论老师讲得多精彩,总会有同学不听,但老师不会受到这一小部分同学的干扰;同时,老师也会选择与专注的同学互动。
返回课堂
这就是演讲当天,正向激励自己,改变心理状态的方法,总结一下:
现在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在心理状态准备好之后,明天我们来看看演讲其他方面的准备和复盘。
今天的挑战场景,是和咱们的微信学习群有关,如果你在群里发了内容,但是听众反应冷淡,你可以怎么做?
请大家快去完成作业和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