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一个构造合宜的头脑
教育的第一个目标是由蒙田提出的:一个构造合宜的头脑胜过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
好的大脑,是能够用适宜的知识结构将知识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解决实际问题功能的大脑,这种能力,即是智慧。
当知识以合宜的方式被组织起来解决具体的问题时,看似用了某一小块知识,其实却有一个宏大的背景。而且正因为有这个宏大的背景,这一小块知识才能发挥最大的功用。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要通过恰当的与生命、生活相关联的阅读,让教师内在形成一种“深刻的状态”,这种状态,同时包含了信仰与智慧。
信仰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态度以及自我认同,智慧是指拥有强大的根本能力,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使之成为一切知识背景化的能力。
何为根本书籍?根本书籍,员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
根本概念:根本书籍中往往包含有少数根本概念,而这些根本概念,乃是人类或者该学科的“基本语言”。或者说组成合宜的大脑的基本材料,不是普通的信息,而是这些为数不多的根本概念。这些根本概念即包括每一知识门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也包括用以组织不同知识门类的知识以解决问题的根本概念。根本概念是我们理解世界、把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一切具体方法只是基本工具的反复组合和情境下的运用。
若对根本书籍的读透研读,教师便无法具备自己经过反思的“根本概念”。
研读根本书籍,掌握根本概念,然后才能以之为工具,理解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
根本书籍的阅读方法:知性悦读
一、同化、顺应、平衡
同化: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
顺应:调整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信息。
平衡:同化和顺应相互作用,达到认知与环境的和谐。
二、感性阅读和知性阅读
感性阅读,是指带有消遣性质的快餐式的阅读,阅读者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
知性阅读,是指带有钻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者凭借逻辑和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知性阅读强调双向的交流对话,强调阅读者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解释,对书本中的信息进行一个新的建构。
根本书籍的阅读方法:知性阅读
1.在起始阶段,最有效的方法或许是大量摘抄,反复应用。
把近金句或重点部分 输入电脑保存或者上传到专题贴中,遇到相似问题或相似的情境,可以迅速调出来反复揣摩。
2.更深入的阅读则是用心去揣摩一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概念,并清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读懂书的结构、熟悉书的脉络,知道作者想说什么,并且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证的。
3.更进一步的,我们要努力与书籍对话。聆听是前提,然后写下你的疑惑,写下实践中相关的问题,写下你最深的感受与思考。
4.最后,最重要的是,你必须与好书进行生命交流。
阅读感悟:
对于今后自己阅读的理解:
1.通过阅读丰富、润泽自己的内心与灵魂,形成“内在深刻的状态”,这是一种在阅读岁月中的沉淀,绝不是求快、立竿见影的过程。坚持阅读,效果交给岁月。
2.坚持阅读,尤其是增强知性阅读,这是每天不紧要但很重要的事情,安排出一个时间段,不管再多紧急的事情要做,如跟着新教师网共同体进行早晚自习的读书和打卡。教师要让阅读和写作输出像吃饭和睡觉一样,形成良好的习惯,像生命呼吸一样自由畅达。
3.每读一本书整理出核心观点、整体结构,主要概念,形成一个小专题,以便于日后解决具体问题可以随时联系、调用,融合与打通。把读过的书与根本观点形成自己宏大的知识背景,强大自己解决问题的根本能力。也就是学会真正把每本书读活研透,并内化到自己的生命状态中,构筑一个更合宜的大脑,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岁月留痕,学会在所读数目中批注,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努力与大师对话,与书籍对话,通过反思咀嚼加强对根本概念?核心观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