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㾓;其传为索泽,其传为㿗疝。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
参考译文:
一般地说:胃肠有病,则可影响心脾,病人往往有难以告人的隐情,如果是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甚至经闭。若病久传变,或者形体逐渐消瘦,成为“风消”,或者呼吸短促,气息上逆,成为“息贲”,就不可治疗了。
一般地说:太阳经发病,多有寒热的症状,或者下部发生痈肿,或者两足痿弱无力而逆冷,腿肚酸痛。若病久传化,或为皮肤干燥而不润泽,或变为颓疝。
一般的说:少阳经发病,生发之气即减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泄泻。若病久传变,或为心虚掣痛,或为饮食不下,阻塞不通。
阳明与厥阴发病,主病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曰风厥。
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作胀,心下满闷,时欲叹气。
太阳和太阴发病,则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心得体会:
这段经文主要讲的就是二阳、三阳、一阳、二阳一阴、二阴一阳、三阴三阳等不同情况下的发病原因以及症状剖析,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吧。
二阳指的就是阳明胃肠,如果人体的胃肠有疾病,可能影响心脏和脾脏的正常功能,病人往往有不得告人的隐情在里面,因为这一般是生殖系统疾病,比如女子月经不调或者是闭经。如果治疗不当病久则传变,病人的形体可能逐渐消瘦,称之为“风消”。或者病人呼吸短促,气息上逆,被称为“息贲”,就治不好了。
三阳指的是太阳,太阳经发病,症状表现为寒热往来,或者下半身臃肿,或者发生痿厥之症。病久则传化,或者表现为皮肤干燥而不润泽,或者皮肤变为颓疝。
一阳指的是少阳,如果少阳经发病,人体的生发之气就减少,病人有可能容易咳嗽,或者容易泻泄,病久则传变,有可能表现为心虚掣痛,或表现为饮食阻隔。
如果阳明经与厥阴经发病,病人表现为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被称之为风厥。
如果是少阴经和少阳经发病,病人腹胀,心下满闷,经常叹气。
如果是太阳经和太阴经发病,则病人表现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读完这段文字,如果我们身体不适,就可能根据自己身体的病变症状来推断,是哪个经脉出了问题,从而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