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收藏:学法指津(上)
独家收藏:学法指津(中)
习惯,说白了就是无须意志努力,已经自动化、固定化,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来的行事方式。习惯好,终身受益;习惯差,一生受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然而,有什么活动就有什么习惯。就学习而言,有预习活动,就有预习习惯;有听课活动,就有听课习惯;有复习活动,就有复习习惯;有写字活动,就有写字习惯;如此等等。有具体的学习活动,就有相应的学习习惯。
学科不同,年龄不同,个体不同,领域(如课内与课外)不同,学习习惯也就各有不同。于是,一说起培养学习习惯,大家都说好,一旦着手培养,又无从下手。“基础性的学习习惯”,则是一组具有统摄性、普适性、迁移性的学习习惯,能产生“一引其纲,万目皆张” 的效应,可为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一个简明的参照,应给予充分关注。那么,基础性的学习习惯究竟包括哪些呢?
八、改进创生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有抱负的学生追求卓越,而卓越往往是在“改进后坚守,坚守后改进”的往复中确立的。
当学习进入“高原状态”,就要考虑是否在动机、策略、方法、基础、情绪等方面存在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在改进之后就要把好习惯守住,不让它滑坡;好习惯守住后,还要谋求新的改进。
‘优质的学习,并非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创生的过程。要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勇于创生富有个性的新方法、新见解、新灵感和新思想。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自主阅读,是创生新思想的好办法。自主阅读不以课本、教辅材料为主,而以有思想有内涵的好书为主,每天坚持读几十分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对话,其中的思想启迪、精神感染、视野拓展都远非课堂教学能比。“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要鼓励学生养成动笔积累的习惯,及时把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记录下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日积月累,必成大器。
九、寻根究底
发现保险丝断了,换上一根粗的又断了,那就干脆换上一根粗铜丝,结果酿成了火灾。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透过保险丝熔断的现象,追根溯源到短路的原因。学习亦如此!
遇到问题,要寻找这背后的根源。不少学生养成了囫囵吞枣、浅尝辄止的坏习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当然越学越困难。“万变不离其宗”,寻根究底就是要探寻事物的本质、原因或规律,直至弄个水落石出。就解题而言,抓住了关键内核, 问题便迎刃而解:盲目解题,总是得不偿失。
要敢于怀疑,不人云亦云,多问几个为什么,头脑便会豁然开朗。要善于独立思考,真正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关键部分,便会触类旁通,甚至一通百通。当自己想不通时,要虚心请教他人(包括书本),直到弄懂。如果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学得再多,也还是糊里糊涂,终将一事无成。
这就是古人常说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寻根究底既能悟透本质,又能有所发现,是值得关注的好习惯。但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处理好“寻根究底”与“不求甚解”的关系,需要高超的智慧,切不可将追根溯源变成死钻牛角尖。
十、持之以恒
许多学生都想学好,但往往是虎头蛇尾。读一本书,至一半就放弃了;想练听力,听3天就放弃了;想学游泳,游一周就放弃了。学习少不了恒心与毅力, 正如法布尔所说的那样:“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 最重要的是在于没有觉悟和恒心。”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能力往往是在克服困难中培养起来的。习惯成自然,坚持最重要。福州有个俗语:“学好3年半,学坏3天半。”守住好习惯要坚持,克服坏习惯更要坚持。毛主席早就说过:“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要想做到“赢得起, 也输得起”,贵在坚持!能自觉抵抗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忍人所不能忍, 耐人所不能耐,必成人所不能成。当然,顽强并非顽固,心理学上有个“21天法则”,即经过21天重复强化,可形成一个新的习惯,还要用9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变成稳定的习惯。所以,坚忍不拔是优质学习所必需的品质。
学习好习惯的形成,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衡量学习习惯优劣的标准是:在完成相同学习量的前提下,学习者的行为是否变得敏捷、精确而协调? 学习者的体力和脑力消耗是否明显减少?学习者的智力活动是否变得活跃? 学习者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发挥是否更加充分?基础性的学习习惯,是具有统摄性、迁移性、普适性的学习习惯,对上述问题都能做出肯定性的回答。
它集中体现在自我管理方面——资源的管理、时间的管理、环境的管理、心态的管理、毅力的管理、方法的管理等方面,能使勤奋成为一种习惯,坚持成为一种习惯,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在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中学阶段,从基础性的学习习惯入手,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负责的精神,进而培养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服务。
长按赞赏码,感谢诸位的鼓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