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优秀管理者,你需要这些思维
管理工作能不能做好,不光看努力。很多时候,管理者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正确的思维方式。下面这几种思维,能帮你在管理路上少走弯路。
筛选思维:抓住关键,舍弃琐碎
三国时的诸葛亮很能干,但他有个习惯 —— 事必躬亲。军营里打二十军棍这样的小事,他都要亲自过问。最后呢?他自己累得早逝,蜀国的管理也没跟上。
这就是不懂筛选思维的问题。管理者如果想管住所有细节,最后往往会被琐事困住,没法脱身。真正的筛选思维,是要分清事情的轻重。重要的事,比如团队目标、核心人才培养,要花 80% 的精力去做好。不重要的事,该放权就放权,该简化就简化。
日常工作中,你可以每天早上列 3 件必须完成的关键事。做完这些事,再处理其他杂事。同时,你还要提前想清楚未来的重要选择,比如下个月重点推什么项目,明年要招哪类人才。把精力放在这些关键处,管理才会更高效。
赛点思维:把握关键时刻
体育比赛里有个词叫 “赛点”。到了这个时候,运动员都会集中全部精力,因为赢下这一分,比赛就结束了。管理中也有 “赛点”。
一个项目推进时,可能会遇到几个关键节点。比如新产品上线前的测试阶段,或者和大客户谈判的最后一轮沟通。这些就是管理中的 “赛点”。有赛点思维的管理者,会在这些时刻集中资源。该加派人手就加派人手,该亲自跟进就亲自跟进。
去年有个团队做电商活动,临近大促前三天,发现物流对接出了问题。团队 leader 立刻暂停其他次要工作,带着技术和运营一起盯物流,连熬两个通宵解决了问题。最后活动销量比预期高了 30%。这就是抓住赛点的效果。
战略思维:着眼长远发展
日常管理关注的是 “今天怎么做”,战略思维关注的是 “未来怎么走”。优秀的管理者,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业绩,还要想清楚团队或公司的长远路。
首先,你要知道钱从哪里来。是靠老客户续费,还是靠新业务拓展?这些盈利来源要稳定,还要能持续增长。其次,你要明白自己的能力边界。团队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不能盲目跟风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遇到问题时,别只想着解决眼前的麻烦。比如客户投诉产品质量,普通管理者可能只去罚生产部门。有战略思维的管理者会想:是不是产品设计本身有问题?要不要调整研发方向?去年有个餐饮品牌,发现年轻人不爱吃传统菜,没只改菜单,而是重新定位做 “轻养生快餐”,现在成了区域网红品牌。
借势思维:借助外部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团队的力量也有限。聪明的管理者会学会 “借势”,用外部力量帮自己成事。
借势可以分三种。第一种是借社会资源的势。比如政府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你可以去申请补贴或资质,降低团队成本。第二种是借产业发展的势。这几年新能源行业发展快,有团队原本做传统电池,及时转型做新能源电池配件,很快就打开了市场。第三种是借人脉圈子的势。平时多和同行交流,遇到技术难题时,可能一个朋友就能帮你找到解决方案。
记住,借势不是走捷径,而是学会看清方向,用好身边的资源。
复利思维:持续成长进步
存钱的时候,利息会生利息,这就是复利。管理中的复利,来自持续的积累。你今天学的一个管理方法,明天积累的一个客户资源,慢慢都会变成团队的竞争力。
有个部门主管坚持每周做复盘。他会把本周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记下来,每个月整理一次。一年后,他手里有了一本 “管理手册”,新员工入职看手册就能快速上手。他自己也因为不断总结,管理能力提升得特别快。
对管理者来说,每天花半小时看书,每周和团队成员深度聊一次天,每月学一个新工具,这些小事坚持下来,三五年后你会发现,自己和团队都已经脱胎换骨。
动态思维:灵活应对变化
市场在变,团队在变,管理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动态思维就是要跟着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
做到这一点,你要先能看到全局。比如团队业绩下滑,不能只怪销售不努力,还要看是不是竞品多了,是不是客户需求变了。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到,才能找到根本问题。
然后,你要敢调整计划。有个团队原本做线下培训,疫情来了后线下没法做。他们没硬扛,很快转到线上做直播课程,还开发了录播课。结果不仅没亏损,当年收入还涨了 50%。
环境一直在变,管理者不能抱着老办法不放。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团队才能一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