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好朋友,妈妈是精神病患者,小学时班里同学因此事取笑她,她一度变得很自卑。
她也很忌讳别人知道她妈有这个病,总想小心翼翼掩盖着
忌讳到什么程度,听到精神病三个字都毛孔颤栗,精神高度紧绷起来。
她只是莫名其妙的很怕,怕别人取笑,
她说还有一件事更加剧了这种怕的感受,
初中有一次晚自习回家,她邻居一伙人在聊天,在八卦他妈发病骂他爸打他爸,在夜色中她从这伙人身边穿了过去,那些八卦感觉心上像被割了一刀脸滚烫火辣辣的,羞愧恨不得钻地下去。
后来上高中去县里了,都是村里乡里来的彼此家庭情况不了解,她也更隐藏得严严实实。
高中时期她母亲犯了一次病去住院治疗,她的心沉到了谷底,情绪萎靡好久,就这样依旧强装着,最好的高中朋友她都没告诉。
如此小心翼翼地隐藏着,她妈的病成了她心底的一块疤,日长月久这个疤化脓流水了
小时候她很活泼爱说,青春期不爱说不爱笑了,高中时期更沉重了,总是不开心,失眠好几年。
大学她有点抑郁了,工作以后做了好久心理咨询,她也爱看书学习,随着时光流逝也渐渐走出来了。
再见她,已跨过四十,却意气风发,岁数涨了,但心态看着比高中还年轻活泼
听她说起这些原生家庭的往事,她说都是宝贵的经历,是她成长改变的引子。
没有这些事,她不会去主动学习,不会有现在如此平和又易感幸福的心态。
她现在对父母是满满的感恩,感恩他们生下她。
尤其是她妈,她想起妈妈犯病时上午把邻居家的玻璃敲碎了,中午她放学回家,但不告诉她,就像没事似的,还不忘给她买一袋饼干让她吃,怕她饿着。
神志不清的时候买了几个大肘子,也是招呼让她吃,怕她饿着。
她说,我妈就算病着,依旧想着我,要保护我,现在想到这些总会感动得掉泪。
那种护犊子的行为让我哽咽感动,神志不清依然尽其本能给予孩子爱。
而以前的关注点只是觉得她让我丢人,看不到想不起这些温暖和爱。
她说,所以我的认知变了,对事情的理解也不一样了。我的抑郁没了,家庭氛围融洽,变得越来越感恩,心态平和,几乎重获新生。
同样一个事,关注点不同,解读就会不同,感受也会截然不同,
所以我也理解了,同一个家庭出来的孩子,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为啥不一样
那就看你关注了什么,长期的思维,是正面解读还是负面解读
所以朋友们,怎么想很重要,生活的选择权真的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