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好的孤独》陈果
【章节】第 1part
【进度】P1-36
【用时】看书45分,摘抄20分
【摘抄】金句
孤独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它你就可以脱胎换骨。
人性的问题,终究是人心的问题,人性的弱点,终究源自于"内心"的软弱。
自我完善的前提-看清真实的自己。那应当是一个完整的自己-即包括美好善良的"我",也包括此一时彼一时心存邪念,灵魂丑陋的"我"。
4.为了活在社会的主流内,我们选择了活在自我的边缘。久而久之,压抑与麻木渐长,冷漠随虚荣共生。
5.孤独源于精神的自由自在,而寂寞是一种病,源于心灵的饥饿,精神的营养不良,它需要用人群与喧闹来治疗。
【开悟】今日的看书感悟
关键词: 生活、孤独 、寂寞
01 这就是生活 「C’est la vie」
法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他们在欢笑时用它赞美人生,在悲伤中用它调侃人生。
这句话的妙处就在于它透露了生活不可预测的无常与善变-苦和乐,是微妙的衔接着每一天的起承转合。生活之"乐",给人惊喜,生活之"苦",催人反省。
事实上,有多少人的坚毅刚强是由"挫折"磨砺而成,有多少人的成熟练达脱胎于深沉的"受难",有多少人的纯真恰恰是双脚深陷"淤泥"中不忘仰望星空,一个人"肩头扛下了多沉重的苦难,胸中就承载着多伟大的情感"。
生活的"重负" ,若细细回味, 其中也一定饱含"恩赐"。
如果我们能以这种心态去认识生活,抱怨应该会减少很多,小确幸也会增加很多,我们的心态若是不同,看法也就不同,换一种看法,其实可以换一种活法。
02 孤独与寂寞
一直以来,我以为孤独就是清高,寂寞就是没人陪,没人陪还不是孤独吗?因为她们的英文都是一个词 lonely,但看了这本书,我才懂得孤独和寂寞差别这么大,或者是根本是两回事。
陈果老师在书中说,"孤独源于精神的自由自在,即使身处闹市 被人群包围,也依旧如急流中的一块浮木,沙漠中的一味托钵僧,穿行人世,心无纤尘,而寂寞是一种病,源于心灵的饥饿,精神的营养不良,它需要用人群与喧闹来治疗,像病人一样需要身边常有人陪伴,它需要迎来送往来遗忘内心的狂躁不安"。
看出来了吧,与寂寞想比,孤独是一种更高贵,更优美的状态,人人需要"孤独",独处时自我的"真实"能还给我们精神的自由。怪不得古人一直提倡"慎独",原来是面对真实的自我,自省而自悟。而唯有,享受孤独,才能加速我们成长,并不是享受寂寞,因为空虚只能加快我们的堕落。
其实,我们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或忙于吃喝拉撒,或忙于社交应酬,或忙于生活琐事。有多少人能坚持睡前给自己道声晚安。
我们误以为买更多的名贵包包,更奢侈的衣服,车子就是对自己好,善待自己。殊不知这些都是给外人看的,本质都是我们想要从外人的认可中,寻找自我的存在感。
然而,存在感从来都不是需要别人给的,存在感只有我们自足自己,方可持久。"不为物喜,不以己悲",这绝对是源于强大的内心。
我们完全可以自己选择独处的方式,亦或是运动健身,亦或是烹饪,亦或是读书写字,寻找一种舒适愉悦的方式陪伴自己,填补心灵上的缺口。唯有源头活水来,而只有当我们找到自己这个源头,安全感才会源源不断的被建立起来。
所以,生活在城市中人山人海的拥挤的我们,为了重拾对生活的热情,比任何地方的人都更需要孤独。当我们不用被迫地与他人对话,才可以恢复与自我的对话。
当我们真正体验到了孤独的美德,我们才真正学会了品味自我,品味自我才能品味生活,品味生活中的他人,孤独令我们更懂生活,也更珍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