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8月15日,而我们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9月3日?

我们中国正忙着9月3日阅兵仪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真的举国同庆,喜气洋洋!

于是有人问,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为什么抗日战争纪念日不是8月15日,而且9月3日呢?

我们先来回顾这一历史,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历时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东京时间),同盟国联合受降典礼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战列舰上隆重举行。

日本政府全权代表和大本营全权代表分别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美国、英国、苏联、法国和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的全权代表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接受日本投降,投降书即刻宣告生效。

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宣告日本帝国主义彻底失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而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是,这一声明仅代表日本停止军事行动,并未正式签署投降文件,且《终战诏书》采用了极为委婉的措辞,回避了侵华战争的责任描述。

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后,9月3日成为法律上确认的胜利日。

这一天标志着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胜利终于获得世界承认,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和历史权威性。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礼堂举行,进一步确认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确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纪念日的法律认定的过程。

1945年9月3日,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胜利,并初步确定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46年,国民政府以决议的形式,正式确定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后改为国务院)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但这一决定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出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日为9月3日,与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日期相一致。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修订,延续了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在国际上的惯例,许多国家都以战争正式结束的日期作为纪念日,而非敌方宣布投降的日期。

例如,欧洲胜利日(5月8日)纪念的是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日期,而非其宣布投降的日期。

因此,在国际上,9月2日东京湾的签字仪式不仅是仪式,更是国际法意义上的结束。战胜国对日本的战争责任和未来改革拥有了法律依据。

联合国及多国官方文件也以9月2日或3日为二战东亚结束的法律节点,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纪念日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过程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纪念日的传承,能够激发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纪念日的设立,不仅是为了纪念中国的胜利,更是为了警示世人:和平来之不易,必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法西斯主义、霸权主义和侵略行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