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想过,很多时候我可能不是我,比如:
高中,大学沉甸甸的课本带回家,不看
报了英孚,报了流利说,没学
常常买了,不吃,买了,不用
常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抉择取舍
想瘦,吃胖
…………
和孙瑞雪说的无法控制自己的状态的孩子一样
自己走丢了
之前看到一句话,想了很久很久:要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
很清晰,也很简单,但是却不容易。如果容易,就不会那么多人做不到了,包括很多自以为做到了的,比如,我
不能把自己当自己的人,会很难把别人当别人。
很难把别人当别人,常常会把别人眼中的自己当成了自己,用尽气力活成别人定义的样子,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慌张,无措和痛苦。而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会万事大吉?可惜,并没有,除了苦苦维持别人的期望之外还有迷茫的补刀,因为长久的在别人定义下生活,别人的定义覆盖不到的地方,就只剩下迷茫。而羡慕嫉妒恨也不是吃素的,因为总能看到别人过着自己够不着的日子。比如,穷想富而不得的时候,富想福而不得的时候。
突兀莫名的拆一下之前我的栗子
1、高中,大学沉甸甸的课本带回家,不看
A. 那谁:要努力学习学校教的东西
B. 自己:不想学课本
2、报了英孚,报了流利说,没学
A. 那谁:英语课要学好;可以开阔视野哦!可以无障碍交流哦!
B. 自己:英语课本好枯燥,课上的好困;英语不好人生都不好了?不应该吧;感觉别人基础都比我好呢;教程里英语表达内容
3、常常买了,不吃,买了,不用
A. 那谁:这个很好吃,这个应该用(广告以心理学为基础是王道)
B. 自己:不知道
4、常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抉择取舍
A. 那谁:无
B. 自己:无
5、想瘦,吃胖
A. 那谁:无
B. 自己:想瘦也想吃,完美的对冲
【那谁】是谁?是父母,老师,某文作者
【那谁】在干什么?在告诉我道理
【自己】是什么?是感觉
【自己】在干什么?在体验
自己的冲突和消失,什么意思?
是没有体验的身心失去了只属于我感觉
学习把自己当自己,从看见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