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1日 周一 晴
今天读辉霞老师的小打卡,王老师对于“得法”理解引起了我的共鸣。
得法“得”在哪里?得在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得在对教材的研读,得在对学生学情的了解,还要得在对老师自己教学风格的自知上。课程标准是纲领性的大文件,落实到课堂上的每一节课,需要我们吃透它,琢磨明白它。但往往是知道它重要,能看懂文字,但文字背后的理念在实际课堂上却呈现的是另外一个样子。穿新鞋走老路,一只脚走在素质教育的康庄大道上,另一只脚却在应试与灌输的大河里徘徊。
今天的直播课是习题讲解课,环节也清晰,复习单词与课文,做相关的跟进性练习。知道单词听写只写孤零零的词没意义,但是习惯使然,还是布置了单词听写环节,分析自己应该是意识里没找到更好的单词检查的好方法,潜意识里习惯性的做法就出现了;课文的复习先是给了学生十分钟,隔屏检查读,所找学生属于班级的中等生。学生一张嘴,错误百出,要么是元音发不对,要么是爆破出不来,再或者是把一句句美好的句子变成了碎干粮,满嘴是渣,更不谈抑扬顿挫,有韵律了。为了补救,赶紧放课本音频,让学生模仿。当时也在反思,为什么会出英语学习张不开口的现象?反思了俩问题,一个是大班额,且是直播课,课堂上很难纠正到每一个学生的发音,学生跟读录音只是模仿了大概,并不精准;另一个原因就是自己上课赶进度的思想作崇,极少留给学生静下来认真感知课文录音的魅力甚至有时因为时间关系,不听录音。长期下来,如魏智渊老师所说的“劣势叠加”不是优势叠加,学生的问题出现了。所以,你看,我们是理解课标的,我们是关注用教材的,是用教材达到课程标准的,我们也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的,但是,旧习难改,所以,真正的落实“得法”,得先从上课习惯入手,抛却急功近利的想法,一点一点,为学生的长期发展着想,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入手,从一个环节的设置入手。
“得法”还要了解自己上课风格。我一般语速比较快,学生稍微一开小差就跟不上。我知道是自己的问题,现在开始有意识的纠正,今天的课还算满意的创设了一个相对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孩子们主动提问,增加孩子参与课堂的机会,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同学们还有问题吗”这句话,本以为是随口一说,但左雨欣小姑娘还真是有问题提出。这提醒自己,也需要在课堂环节中布白,留给孩子们消化反思的机会。
只有得法,老师的课才会游刃有余,只有得法,学生的学习才会简单有效,少走弯路。因此,得法的获得是老师每天努力学习的结果。一句话,只有老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