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美凤,家有3个分别处于小学、幼儿园、婴儿阶段的孩子,因为养育孩子,所以特别喜欢探索女性自我成长和多子女家庭孩子的养育困扰,喜欢分享对生活的觉察、思考及育儿的体会,希望我的每篇文章能带给你一点点力量、一点点启发。
我最近儿的被老二搞得挫败不已,体会到了粲然老师说的: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也是一个饱受挫败的妈妈。
每天早晨要叫妹妹起床就会让我感觉隔外痛苦,她躺在被窝里我给她全身按摩后,叫她起床,可是她依然会躺在那儿一动不动,好不容易起床后到了餐厅,又一个人软趴趴的倒在椅子上,过了一会儿又跑去厕所小便或大便,然后又慢悠悠的回到餐厅,坐在餐桌上发呆,半天也不吃早餐。叫她去刷牙、洗脸也不去。恩,早餐吃了后,又想起要整理衣服,就想拿一些的衣服(有时候还不适宜这个季节的衣服)放进她的书包,然后才慢悠悠的准备出门。这个毛小孩不管如何,都是不紧不慢,简直是太考验我的耐心了。
昨天我终于发飙了,眼看了时间已经到了8:05了(8:20关校门),我不管她吃早餐没,不管她衣服穿好没,不管她有没有穿鞋子,拉着她直接往门外走,她不走,我硬拉着走,她一直在哭,而我一直在叫她快走。
一个伤心欲绝的孩子,一个愤怒挫败无边的妈妈,如果这个场景换作是我在路边看到的,我一定会在心里暗暗大骂这个妈妈,怎么这么没人性,怎么这么凶,怎么这么变态?这个孩子好可怜呀,要是我才不会这么样做,我一定会放下所有蹲下来抱抱这个孩子,好好的倾听她、共情她。
然后,在那个当下的我和孩子,就是曾经我看到的别人的景象吧,它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身上。
这时候奶奶下来救场了,她说她送去幼儿园,我说好。目送着还低声抽泣的妹妹和奶奶一起去幼儿园的路上,我百感交集。
我朝着去仙岳山的路上走去,一路上我都在狠狠的咒骂自己,太变态、太没人性、太糟糕了......,直到精疲力尽,眼泪也随着脸颊流了下来。一边在骂自己的时候,一边很心疼自己,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无助呀。
在这个过程中,我想起了童年的早晨时光。
当年我还是读小学时,每天早晨都会传来爸爸在楼下的叫声:美凤,起床上学罗。我“哦”一声继续睡去。
爸爸隔了一会又加大了音量在楼下大叫:美凤,起床上学罗。我又“哦”一声,实在太困了又睡去。
又过了一会儿,爸爸非常非常大声的在楼下大叫:美凤,你还不起来,要上学啦。
我被爸爸那充满愤怒的叫声给惊醒,吓得魂飞魄散,睡意全无,赶紧跳下床,穿上衣服,踉踉跄跄的下楼随便扒两口饭就奔跑着去上学,当然我经常很晚才到学校,有时还迟到了。
这样的一个回忆让我充满了痛苦的感觉。第一:感觉自己每天都在粗暴的叫醒方式中醒来;第二:也因此我特别讨厌迟到。
因为这样的一段经历,我对于早晨有着特别的需要:我不喜欢早上有人打断我做事的顺序(比如我想先做A再做B,结果孩子横出一个事要我干吗一下),询问我任何问题(比如孩子们问我什么东西在哪儿?),更不喜欢有人和我说话,包括和我打招呼。我想要的就是按照自己心中的顺序完成所有的事情,然后出门,才愿意开始了一天的交流。
对于我的孩子们,我也有这样的一个决定 :我要用温柔的方式叫醒我的孩子,我要让我的孩子做一个准时上学的孩子(当然我自己一向很少迟到)。
当我有了孩子后,起初我做得很好,我用了很多游戏力(鼻涕虫、小火车来了、撞钟、钻山洞等)和很温柔的方式(按摩全身、放轻音乐等)叫醒孩子们,然而当孩子不买帐(像老大上幼儿园那会经常在起床后哼唧,像老二起床后一动不动的)时,我就没有了动力想要那样做,我就开始又回到了老路上,简单粗暴的叫醒孩子。
每当我这样做时,我就会唤起对爸爸愤怒的感觉,愤怒她当年制造的每一个不美好的早晨,才使得我在孩子起床这件事上总是有情绪按钮被触碰。
我多么渴望当年的我能被温柔对待,我不是真的不起来,我是太困了,如果爸爸能温柔的在我的床边轻轻唤醒我,我想我一定会很快起来的。
我也感觉到爸爸是如此在意准时这件事,仿佛准时是唯一重要的事,为了准时,可以放弃其它所有,包括轻柔的叫醒方式,温柔的倾听到作为孩子的我的需要。
然而如今我也拿准时当作金科玉律,一个不可触犯的底限,我对自己如此,对孩子当然也如此,去参加任何的活动,只要感觉到要迟到了,我就会变得非常的粗暴和焦躁,那时候别和我说你有什么情绪,有什么需要,通通都不重要,唯有准时才是这世上唯一重要的事。
我一方面做着守时的事,一方面又憎恨自己如此墨守成规,不能变通,迟到一下会怎么样呢?
又因为很多的学习,知道接纳才是改变的开始,我又憎恨自己为何不能接纳自己就是喜欢守时。
不断的攻击着自己,让自己难受至极。
今天早上听樊登讲到《亲密关系》时,有句话说:你的父母会打你骂你,但不是不爱你,我们的解答是错的。就像我们也会当父母,我们也会有打孩子骂孩子的时候,可是我们不爱孩子吗?我们爱得要死,孩子要是有点儿事,我们比谁都着急,都吃不下,睡不着。
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闪过了在迟到这件事上我对孩子的期待与当年我爸爸对我的期待,其实是一样的,我们都是爱孩子的,都是希望孩子拥有守时的品格,因为一个守时的人,也会更遵守承诺、讲究信用,也让让人家更信赖。
樊登又说到,只有感恩父母所做的事时,我们才会理解到爱。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来自了爸爸的爱,虽然爸爸用了很粗暴的方式叫醒我,过去我一直以为爸爸不爱我,但现在我知道爸爸是爱我的,只是她也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叫醒我。
如今我当然也是爱孩子的,可是眼看着要迟到了,我真的无法做到还慢悠悠的、不紧不慢的陪孩子,是的,我现在就是做不到。
我想起了《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里的改变三步骤:
第一步:觉察(你此刻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就是在意守时,就是在意早晨喜欢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过程不想被打断、被打挠、被询问。
第二步:接纳(此刻怎样摆脱评判并接受自己,不带评判)
是的,这只是我小时候决定的一个模式,如果我喜欢,我可以改变它。
第三步:改变
是的,我是可以有选择的,我可以选择有些时日耐心的、温柔的叫醒孩子,有些时日简单、粗暴的叫醒孩子;可以天天准时上学,也可以偶尔迟到一下。
我可以请求帮助,不必天天都自己来,给自己松绑,也给孩子体会家人不同的爱。
迟到也不要紧,也不代表我和我的孩子不好。
想明白了这些,我和孩子昨晚做了一次详细的沟通,向她道歉我那粗暴的行为伤害了他,告诉她我的初心是什么?以及我打算有些时候由奶奶叫醒她并送她上学。孩子真的是超爱父母的,很快就原谅了我,并且同意我的建议。(忘记问她建议,让她自己来提出解决方案了,用启发式问题更好。)
也和婆婆沟通了一下,告诉她我早晨那样做很不好,我自己也很难受,我需要她的帮助,让她偶尔在我状态不佳(没睡够、情绪低落等)帮我叫醒妹妹并送妹妹上学。(说真的,以前都是我做的,不管什么时候都这样。)
嗯,接纳不会一次就完成,改变也不会一次就到位,做父母的我还会不断犯错,且在这条路上带着觉知前行吧,原谅自己是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