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书摘(二)

关于此时此刻的生活方式:

请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而要理解成点的连续。看似像线一样的人生其实也是点的连续,也就是说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是“现在”这一刹那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在舞蹈中,跳舞本身就是目的,最终会跳到哪里谁都不知道。当然,作为跳的结果最终会到达某个地方。因为一直在跳动所以不会停在原地。但是,并不存在目的地。

想要到达目的地的人生可以称为“潜在性的人生”。与此相对,像跳舞一样的人生则可以称为“现实性的人生”。

到达目的地之前的路程在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这个意义上来讲并不完整。这就是潜在性的人生。

另一方面,现实性运动是一种“当下做了当下即完成”的运动。也可以理解为“把过程本身也看作结果的运动”,跳舞是如此,旅行等本身也是如此。这就是现实性的人生。

请你想象一下自己站在剧场舞台上的样子。此时,如果整个会场都开着灯,那就可以看到观众席的最里边。但是,如果强烈的聚光灯打向自己,那就连最前排也看不见。

我们的人生也完全一样。正因为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体,所以才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不,是感觉能够看得到。但是,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如果感觉能够看得到过去也能预测到未来,那就证明你没有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而是生活在模糊而微弱的光中。

阿德勒所说的生活方式说的是“此时此刻”,是可以按照自己意志改变的事情。像直线一样的过去的生活只不过是在你反复下定决心“不做改变”的基础上才貌似成了直线而已。并且,将来的人生也完全是一张白纸,并未铺好行进的轨道。这里没有故事。

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为遥远的将来设定一个目标,并认为现在是其准备阶段。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

但是,为了遥远将来的考试而努力学习的“此时此刻”却是真实的存在。

没有目标也无妨。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这本身就是跳舞。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请不要把认真和深刻混为一谈。

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

并且还要记住一点:站在现实性角度的时候,人生总是处于完结状态。

假如我认真过好了“此时此刻”,那每一个刹那就都是一种完结。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你之前就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了什么而活?当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阿德勒的回答是:“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

人生没有普遍性的意义。但是,你可以赋予这样的人生以意义,而能够赋予你的人生以意义的只有你自己。

为此,阿德勒心理学还提出了“引导之星”,

只要不迷失这个指针就可以,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可以获得幸福。这个“引导之星”就是他者贡献。

我们要像跳舞一样认真过好作为刹那的“此时此刻”,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需要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人生意义在认真跳好“此时此刻”的时候就会逐渐明确。

再送给你一句阿德勒的话:“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后记:

我自从了解了“另一门哲学”阿德勒心理学开始,就不再满足于仅仅阅读并解释先人留下的著作这样一种研究者的生活方式了。我想要像苏格拉底一样进行对话,于是不久便在精神科医院等处开始了心理辅导。

所以,我遇到过许多“青年”。

青年们都想认真地生活,但很多人往往被自以为无所不知、通晓世故的年长者提醒“必须要更加现实”,进而不得不放弃当初的梦想;同时因为纯真,所以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所累,感觉疲惫不堪。

本书中的“青年”正是学生时代曾遍访名师的我或古贺先生,更是拿到本书的您。

——岸见一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