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来写作这件事,脑海中便会浮现出小学时候参加学校“作文班”的场景。
作文班张老师,是一位板书字迹超级漂亮的老师。每当他拾起一根雪白的粉笔开始在黑板上写字时,班里的同学都会伸直颈背、目光炯炯,特别投入的欣赏老师书写板书的样子。现在想来,对于写作的好感,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培养起来的。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校老师开始组织大家参加各种“杯”的作文比赛。也许是作文班的培养效果开始显现了,参选过的一篇作文有幸获奖,这让我对写作这件事的好感,愈发浓厚。
但是后来想起,那时候的写作,顶多是写作文,距离真正的写作还差的比较远。在我心目中,写作文是为了完成语文老师的作业,在横格纸上写满规定主题的记叙文和议论文。而写作,是更神圣的、更自我的,不仅是向外观察世界,更是向内窥探灵魂,它是书写文字,更是升华思想。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写作的初心是什么呢?
说到这里,脑海中又浮现出小学时代的一件事(可见伟大的义务教育对人们的影响多么深远)。那时候,几个班的班主任都是语文老师,老师们为了培养大家观察生活的意识,为写作文积累素材,鼓励大家每个人每天完成一个口头作文。记得一次去老师办公室抱作业,正好撞见邻班一位皮肤黝黑、笑容灿烂的男孩子,慌慌张张闯进办公室,跑到他的班主任面前:老师,我今天的口头作文是,中午上学来的时候路过校门口的小卖部,看到我们班的几个同学正在津津有味的聊天儿,他们应该是在买辣条儿!
天呐,现在想起来这位“仁兄”的口头作文,真是忍不住噗哧一笑,可能是被辣条辣到眼睛。虽然这篇口头作文在内容上显得没什么营养,表达方式倒是痛快淋漓,特别是“津津有味”这个形容词,着实也是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呢,反映出朝气蓬勃的小学生热热闹闹上学的场景。如此看来,写作的初心就是表达和分享嘛!
很难想象,如果人类没有进化到可以自由用文字表达想法,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遗憾,多少伟大的思想和发明将无法被人获知,更毋庸说传承和发展。把想法,变成文字记录下来,表达给其他人,向外界分享,便是写作的初始意义。这样讲的话,写作本身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项发明让我们在探索外在的世界的时候,多了一把利器。
再向内一个层次推演,除却表达和分享的初心,写作还有一份心意在于反思和提炼。文字,是我们敲出来、写下来的,那么文字背后的渊源又在哪里?是反思。吾日三省吾身,是一句古训,会思考的动物就是这样,每日不仅做做事罢了,还会反思事情做的如何,用到哪些方法,还有没有改进的空间。反思的内容如何保存下来?文字记录,写作,便逐渐成为最简便易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写到这里突然联想到,用文字记录下反思内容的形式,就是日记呀。那么日记是谁发明的呢?好奇心驱使下查询了百科,还真的有斩获:“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这是汉代刘向《新序 杂事一》当中记录的。后来,人们把每天及时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称为“日记”。相信每个人的日记本里,都有许多关于人间烟火和诗歌远方的碎碎念,反思之余,我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提炼。
提炼,是写作的另一番初心。精美的习作像是一阵徐徐清风,吹散我们心中的阴霾,简洁精炼的文字像是被赋予了什么魔力,让写作者从平素琐碎的反思中得以提炼和升华,让阅读者在字里行间读出几分精髓和真谛。提炼,是将反复的思考,凝结成观点和主义,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一篇习作甚至一部书籍。写作,帮助我们将反思和提炼的成果忠实记载,我们也通过写作,完成对心灵的叩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写作的初心有朝向,向外的一面是外在的世界,我们用写作去表达和分享。向内的一面是内心的世界,我们用写作去反思和提炼。当大大的世界与小小的我,并列排在时间的长河里,不知小小的我是否会有胆怯和畏惧,未知的世界会许我们一世安稳吗?而小小的我又会否有嗔怪和不安,未知的世界会许我们一生惊喜吗?
世界很大,笔触很小,而这细微的笔触,却能找寻到解读斑斓世界的线索。初心不改,写作常在。
仿佛明白了张老师那一手漂亮板书的深意,他在将自己的反思和提炼,用隽永的字迹表达出来,想要分享给我们的,是一个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