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按照预定的顺序依次去写《抑郁症专辑》的,而是觉得哪个部分更重要,就先写哪个部分。
但这最后一篇——《原谅他们,就是解放自己》,却一定是《抑郁症专辑》的收官之作。
并不是因为这篇不重要,而是因为这篇太特殊,是我一直不太想触及的话题,因为谈这个,要挖很深。
但是原生家庭太过重要,它在抑郁症形成的过程中占有最核心的位置,所有我所总结的抑郁症的基础心理,大部分产生于原生家庭,所以我不得不写。
从我自己的经历中,从读者给我的反馈中,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惋惜的事实——绝大多数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问题,都是出自于爱的。
然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爱都以错误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孩子心走上了一条通往孤独痛苦的道路。
过分的爱
过分溺爱,过分保护,在现在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其一,父母这一代人生活条件差,吃了很多苦,他们极力避免自己的孩子吃同样的苦;
其二,全社会对孩子单一的评价标准,使得父母替孩子解决了绝大多数问题,让他们生活在类似真空的环境中,在二十年的时间里面,只要求他们做好一件事——好好学习;
其三,父母成长的环境中,生存是首要的,人们无暇顾及心理层面的问题,导致他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容易忽视孩子心理层面的问题。
所以,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良好的教育让我们对待外人温文尔雅,知书达理。
但是太多的人回到家里,却以最放肆,最冰冷的一面对待自己的父母,我不是指责别人,这里面,是包括我自己的。
为什么会这样?
父母过分保护导致孩子自认为是一切的中心,孩子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一切为我,一切因我,一切怪我。
目光长远的父母会放孩子去经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大多以失败告终,孩子的内心中也就会产生出挫败感,但是在正确的引导下,孩子会明白挫败是必然的,他也不是世界的中心,一切不是为了我,一切也都不因我而起,一切更不怪我,当他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挫败的时候,他就越来越逼近一个真相——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如果我想自己的愿望被满足,那么我就要付出很多努力,如果不好的事情发生,并不完全怪我。
然而,大多数父母不是这样做的,他们会全力以赴,营造一种类似真空的环境,让孩子在全方位的保护下长大,孩子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行——好好学习。这种环境导致孩子接触真实世界太少,想法幼稚,以自我为中心,除了学习,他们经历的挫败很少,当他们最终不得不进入社会的时候,骤然的真实生活,必然发生的挫败,会让他们感到极度的不适,这成了抑郁症的重要诱因。
另一方面,学习这件事,并不是你越关注就能越好的,相反,过分的关注,不论是对父母而言,还是对孩子而言,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最终造成反效果。虽然孩子只要做好这一件事就行,但是他不一定能做好这件事,家庭花费巨大的精力、财力在这件事上,孩子却越来越抵触这件事,学习越来越不好,家庭不得不付出更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我已不知道见过多少被学习压得没有活力的孩子,他们内心敏感,大多对父母并不抱有感激,而是很深的怨恨,这成为抑郁症的另一个重要诱因。
单一的标准,只有两种结果。
只要你的成绩好,你什么都好,你做什么都是对的,所以当你有心理问题的时候,这种问题是被彻底忽视的。
只要你的成绩不好,你什么都不好,你做什么都是错的,所以除了学习这件事,其他事情你做的越好,你就越不务正业,在这种全方位的否定中,任何人的都受不了这样的对待。
前几天,听了个笑话,笑了一下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一个孩子在玩游戏。
她妈把电脑夺了过来,说学习这么差还玩游戏,小红玩游戏吗?
孩子说,小红玩啊,但是她学习很好啊!
妈妈说,你看,小红学习那么好了才去玩游戏,那小明玩游戏吗?
孩子说,小明不玩,小明的成绩很好。
妈妈说,你看,小明学习那么好都不玩游戏,那小文玩游戏吗?
孩子说,小文也玩,小文的成绩不好。
妈妈说,你看,就是因为玩游戏,小文的学习才不好的!那小龙玩游戏吗?
孩子说,小龙不玩,他的成绩也不好啊。
妈妈说,你看,小龙学习那么差都不玩游戏,再看看你!
……
这种单一化思维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叠被子的,不会系鞋带的,不会与其他人相处,二十多岁适应不了宿舍生活的,大有人在;
而哪怕是学习好的孩子,如果只会学习,但是并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一样在出身社会后毫无竞争力可言。
这样的孩子,极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这里我非常赞同@书童2002 的做法,书童姐带自己孩子走上了大朝台之旅,依次朝拜了五台山五个台顶的寺庙。
带着孩子领略这个世界的广阔,看见三步一叩首的朝拜者从西藏出发,来到五台山,见识虔诚与坚定;
带着孩子一步一步走上华北地区的最高点,东台顶,在山峰之上,看见世界的另一种模样;
带着孩子走过乡间田野,看见牛羊成群,明白了在世界的这个地方,有这样一群人,是这样生活的;
这让孩子的内心宽广,不狭窄,这要比在假期里面多做几套题,来得好得多。
如果大家对书童姐的大朝台之旅感兴趣,此处为链接《住寺庙,吃斋饭,徒步五台(一)》
严厉的爱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相信严厉的教育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这是我们曾经打骂教育的基础。
不打不成器!
棍棒底下出孝子!
父母们看不见孩子真正的需求,他们用老一辈人教给自己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他们培养出了太过懂事的小孩,在孩子们的心中,自己的需求变成了一种罪过,孩子们缺少活力,畏首畏尾。
他们培养出了对爱和关怀过度渴望的孩子,变得过分依赖于爱,导致了他们极端在乎别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丧失自我。
他们培养出了过分敏感的孩子,患得患失,无法充分伸展自己,导致了生活中挫败,这种挫败,又重新加剧了内心的敏感,容易造成抑郁症的发生。
时代已经不同了,过分严厉的教育方式,会折断孩子的翅膀,也会使孩子内心滋生黑暗。
破碎的爱
家庭的破碎极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孩子很容易认为,父母的冲突是自己导致的。
父母的分开,也是不再爱自己了。
我实在没有资格多做分析,我只能说:
很多东西没的选择,但是很多东西是有选择的;
不要生活在过去,生活在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过往阴影中;
与过去和解,尝试去理解他们的苦衷;
活在现在,也活在未来,从痛苦中睁开眼睛;
看见光明和爱,从未远离。
原谅他们,就是解放自己
那些因爱而来的伤害,或许是更难以走出的。
我们时常怪怨自己的父母,怪他们不理解我们;
但是,在他们生下我们的时候,养育我们的时候,他们也才二十出头,他们自己也还没有长大,他们只能拼命给你最好的,拼命为你抵挡这个充满恶意的世界,拼命让你不尝到他们吃过的苦,这是他们能给你的全部。
或许他们做的并不完美,因为他们一样是普通人,也难以超脱时代的烙印,难以超脱他的原生家庭给他的造成影响。
无论是过分的爱,严厉的爱,亦或是破碎的爱,后面隐藏的,都是他们焦灼而赤诚的心。
他们超脱不了很多局限,那就让我们代替他们来超脱这些局限。
原谅他们,就是我们走出沉陷的第一步;
原谅他们,就是和那些无从改变的过去,无法改变的现实和解;
原谅他们,就是放心内心的包袱,面向光明,轻装上阵;
原谅他们,就是从内心深处解放我们被束缚住的自己。
写在结尾的话
《抑郁症专辑》完成了,十一篇系统的分析文章完成了,我的承诺完成了。
“……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对我而言,其中的收获之大,是我未曾料到的。
首先,我第一次完成了系列文的写作。
为了彻底弄清楚抑郁症,我看了很多资料,画了将近二十个小时的图,才最终理出我认为合理的、较为全面的逻辑。
依靠这个逻辑图,我罗列了需要写明白的十一篇文章,按照计划,一篇一篇,不敢懈怠地完成了。
这个过程对我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其次,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向我咨询,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也帮助了我自己。
有个读者说,“我感觉到了救赎。”
我心头涌起很浓很浓的幸福感,那种感觉无以言表,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被帮助,简友@自愈而康 的话语和画作,都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和感动。
非常同意简友@ 冰千里 的一句话,让写作通往疗愈。
疗愈别人,也疗愈自己。
最后,我也收获了很多人的认可,特别感谢以下几位:@ 芷渃蒹葭,@书童2002,@亭玉子,@高仓道,@一个人的宅。
以文会友,实在开心。
最最后,感谢老婆对我的支持和关心,有你在,我才变得完整。比心。
对于抑郁症,我的分析告一段落了,但我还有最后的几句话想说:
我所写的内容可能会让大家误认为我是心理学的从业者,但其实我并不是,严重的抑郁症真的很难依靠自我调节达到缓解的效果的,建议严重的患者积极就医,抑郁症没什么可怕的,也没有什么可感到难于启齿的。
我也会继续倾听大家的声音的,咨询谈不上,聊一聊天,就算无法彻底治愈抑郁症,我也想让大家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并不孤单。
全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