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疾驰的高铁上,前座的一对夫妻正在小声地吵架:
“跟你说了昨天晚上收拾好,你就不就不,就在那里玩儿手机。”
“多大的事儿啊,没带就没带,去了再买一个不就行了吗!”
“再买不是浪费啊!你要听我的昨晚就准备好,用得着再买吗?”
我笑着摇摇头,低头看了看手中正在看的书,有点冲动想把书送给他俩。
据统计,2020年:
全国的平均离婚率是40%;
抑郁症患者占总人口的4.2%;
青少年抑郁症率24.6%,其中重度抑郁比例为7.4%。
为什么本该是最理解和包容我们的家人,却是伤害我们最多的人。
本该是温馨和幸福的港湾,却逐渐变成了只是一个人间的居所。
正如我想把胡慎之所著的《与家人相处的秘密》这本书送给那对争吵的夫妻一样,我们许多渴望家庭温暖,渴望家庭力量,渴望与家人良性互动的人,都会有疑问,该如何做,才能拥有一个安全、稳定、亲密的家人关系。
一、解开成长心结,摆脱原生伤害
弗洛伊德曾说过幼年的行为决定了将来的行为,但这不是绝对的。
因为人有重新抉择的能力,不少人能够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如果你有一个情绪化的父亲、控制欲的母亲,如果你幼年曾经受过他们的伤害,直到现在也无法忘怀或者谅解,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呢?
1、与过去告别
过去与现在的纠缠,就像一团雾,把人困在其中,看不到方向。
理清自己,正视过去,分清那些伤害是真实发生的还是一种心理体验。
有时候,很多被伤害的体验来自于期望没有得到满足,认知心理学中有个概念——不合理的核心信念,是指何时何地都需要人绝对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满足需求,否则就会很痛苦。
所以,只有对过去有清晰的理解,才能与未来和解。
2、明确界限
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要脱离“父母-子女”的角色,让他们意识到这是成年人之间的对话,才会认真对待我们的意见,做出相应的改变。
同时,双方都要意识到,父母与子女也有情绪的边界,我们之间的情绪虽然有关联,但却不是因果关系。要明确“我是我,父母是父母”,并学会温柔地拒绝。
二、如何成为合格的伴侣和父母
如果说原生家庭是自己无法选择的,那新生家庭则是由我们一手打造的。但往往,一不小心我们就活成了曾经讨厌的样子。
好在我们愿意为了收获幸福的家庭,努力提升自己。
1、觉察自身问题,改变自己
如果你曾觉得对方缺爱而不能给予自己更多的爱,对方不是心中理想的伴侣,总是自己在付出对方在享受,等等等等。
现在,停止一切这样的想法。
我们做出任何改变都是出于自身的意愿,都是为了对自己负责,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棒的体验。理解到这一点,就不要总是盯着对方,而是改变自己,真正投入婚姻。
当一方心甘情愿做出改变,另一方一定感受得到,并随之做出改变。
婚姻是自己的,谁痛苦谁改变,将改变的立足点放在自己身上,很多事情都会大不一样。
2、停止责怪、抱怨和愤怒,采用非暴力沟通
如果你知道受尽指责的孩子在小时候无法做出反击,却会在成年后的两性关系中重复这种复仇,你还会这么做吗?
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父母相处的模式和对待他们的方式,孩子只是认同并习得了父母的行为方式。
遇到冲突时,不妨试着跳出自己的身份,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这件事,冷静和克制,才能看得更真切。
学会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需求,才能建立比较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3、真正地接纳
我们要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
你如何看待你的伴侣和孩子?
他们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面对伴侣,接纳是接受这个人的性格特质,当初选择他/她成为伴侣时,一定是有你觉得合适的地方。接受伴侣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因为我们自己也做不到完美。
面对孩子,接纳是要遵循他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在接纳和宽容的氛围里,制定合适的规则,给予支持和鼓励的力量。
强制、压迫、控制、胜负欲,这些都极容易导致夫妻冲突、亲子矛盾。
4、全身心的陪伴
安全感,这个伴随着我们一生的心理需求,其实从小时候就开始了,安全感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情感需求。
而妈妈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高质量的陪伴,才会有安全感。
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真诚的聆听、精准的回应、无条件的接纳。
三、当爱来敲门
如果你去百度上搜索父母、伴侣、孩子,排名在第一页的问题都是问这几项如何排序,谁的重要性更高。
事实上,这是一个无法统一的答案。他们都是我们的家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深远地参与、影响着我们。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排序、比较,而是努力地学习如何与每一位亲人相处,不辜负这一世缘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刻意安排的结果。——胡慎之《与家人相处的秘密》
愿我们的家人,都成为我们温暖、坚定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