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雪学医笔记的第 1 篇文章
聪明人反而学不好中医?原因竟是……
如果你觉得自己聪明、逻辑能力强,那么恭喜你!在很多领域,你可能会比别人学得更快、走得更远。然而,奇怪的是,很多聪明人在学中医时,却发现自己越学越糊涂,甚至一度想要放弃。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归根结底,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聪明人的最大敌人,往往就是“聪明”本身。
今天,我们从几个关键误区入手,一起探讨为什么聪明人学中医反而更难,以及如何突破这些困局。
一、聪明人学中医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太依赖逻辑思维
聪明人最擅长的是分析与推理,但中医讲求的却是“象思维”和整体观。比如《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理论,它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天干、地支映射天地变化的模型。这种思维方式与逻辑推理完全不同,更像是一幅画,需要我们在观察和感受中慢慢“看出来”。
很多人学中医时喜欢问:“为什么?”“有什么理论依据?”“能不能精确量化?”
这些问题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没有建立起对中医体系的感性认知,答案反而会把人带进死胡同。
比如,刚开始学五运六气时,很难建立起天干地支纪年和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但是如果能够连续观察一年中的气候变化,并用五运六气理论去描述这些现象,就会逐渐理解中医看问题的独特角度。
▲ 图片来自ai
误区二、追求速成,忽略长期积累
聪明人喜欢“快”——快速掌握一门技能,快速验证学习成果,快速获得成就感。但中医是一门需要长期浸润的学问,就像中药需要慢慢熬煮一样,学习中医的过程也需要慢工细活。
比如,学习《伤寒论》条文时,单是“太阳病篇”的第一段,学起来也许很快,但可能需要花上好几天甚至几周去理解、品味。因为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背后,都藏着深刻的医学意义。
学习《伤寒论》,每天都记录下学习条文后的心得体会,尽管刚开始觉得很慢,但几个月后,不仅能够记住条文,还能把理论融入到临床实践中,疗效也会显著提升。
误区三、孤立学习,缺乏关联性思维
很多人学习中医时,把不同模块分开学,比如《伤寒论》、《五运六气》。但事实上,这些模块之间是环环相扣的。五运六气是理论基础,是构建整个中医大厦的最底层模型与逻辑。
《伤寒论》是基于五运六气基础之上发展出的临床实践。
只有把《五运六气》的模型和逻辑研究清楚,才能从根本上弄明白《伤寒论》的病理病机,以及药理的根本原理,才能真正在临床施治时,心中笃定,用药如神。
如果孤立地学,只会觉得每个模块都很复杂、难以融会贯通。而当把它们放在一起学时,会发现它们之间的逻辑是连贯的,相互支撑的。
二、学中医的正确姿势
方法一、从整体到局部,建立系统化思维
先理解中医的大框架、核心逻辑。
比如我们常常提到的天人合一里面,”天“究竟是什么?
比如阴阳与阴气阳气,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如果不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然后再深入到条文的细节和医案的实训中去。
方法二、学会“慢”,学会观察
每天学习中医时,认真做好笔记,梳理重点知识和自己的疑问。
同时,将所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观察气候变化对身体的影响,比如寒凉天气是否导致关节不适,潮湿环境是否引发身体困重;留意自身及身边人的身体反应,如情绪变化、睡眠质量、饮食偏好等。
通过长期的记录和对比,发现中医理论在生活中的体现,逐渐加深对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理解,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融入到日常的健康感知中。
方法三、多维度学习
将理论学习与案例学习结合,比如每学习一段条文,一定要结合医案。中医是一门实践的学文,不是浮在纸面上的纯逻辑,一定要时时关照现实,将学到的内容与身边的现实生活做结合。如果身边没有类似病例,就要多多研究医案。
”用中学“,不但时时品咂条文的含义,也要将条文时时映射到现实世界,理论与实践不断两相验证。
三、我的中医学习之路
我是一名十多年的”中医铁粉“,但我曾经一度觉得学中医非常难,总也找不到感觉。
外治法,学了。经络穴位背了不知多少遍,可用的时候,还是不知怎么取穴配伍。
诊法,学了。还一度跑去跟着一位非常有名的道长学习道医。但过于传统的师徒制,对于我这个”理性思维的脑袋“,实在是收效甚微。我也跟着师父一起坐诊、把脉、开方,但总是脑袋里有个问号,一直在问:为什么?
为什么同是一种病,这个人用这三种药,另一个人用另外一种组合?为什么同一副药,年龄体重病症差不多的两个人,这个人用10克,那个人用12克?……
一度觉得,是不是祖师爷不赏饭吃,会不会这辈子可能就学不会中医了。
直到我遇到了大熊老师,他的中医教学内容和方法,一下子让我豁然开朗。把一度与中医处于”离婚冷静期“的我,重又拉回了中医学习的路上。
四、用正确的方法走稳每一步
1、完善的中医学习成长路径
大熊老师的中医九段计划,是一套系统而全面的中医学习体系。从伤寒入手,以天地宇宙模型和万物生成为基础,带领我们走进中医的奇妙世界。通过学习伤寒入门课程,对中医基础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希望在中医理论方面打下坚实基础的人,可以选择修习五运六气入门。如果目标是在临床实践上持续精进,那么在完成伤寒入门之后,可以进一步学习伤寒精讲课程。该课程涵盖了398个伤寒条文的细致解读、近300个医案的实训练习,以及30场围绕《伤寒论》展开的主题讲座,全方位提升对伤寒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伤寒学习之后,可以继续深入学习《金匮要略》精讲和《温病条辨》精讲。这两门课程将帮助学员不断拓展临床实操的版图。同时,基于五运六气的模型和原理,学员可以进一步深挖中医各家学派。通过以五运六气为主线逻辑,将中医的全部知识体系进行串联和整合。
如果希望深挖理论,那么《五运六气》精讲,将会带领大家逐字解读《黄帝内经》运气七篇以及相关篇幅。学员也可以选择学习运用五运六气的原理来解读本草的专门课程。
至此,中医的传统内容已经在五运六气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的统合整理。接下来,学员将依循这一逻辑,对现代医案进行整理,为中医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根源在于道医。道家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老子》,也可以通过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逻辑进行解读。这便是大熊老师中医九段计划的完整内容。
这套计划听起来既磅礴伟大,又具有开创性。能够有机会跟随大熊老师学习,实在是无比幸运。
2、找到组织,跟着带教班同学一起学习
成年人学习新知识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巨大,时间被各种事务切割得支离破碎,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而学习医学知识更是难上加难,它不仅需要高度的脑力投入,还常常显得枯燥乏味,许多人稍不留神就会半途而废。
然而,跟随大熊老师学习中医,情况则大不相同。大熊老师特别开设了带教班,为学员们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带教班的班主任们认真负责,会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定时提醒学员们学习新课程、提交作业。他们不仅会认真批改作业,还会在学习群里分享相关知识,帮助学员巩固所学内容。
更重要的是,在带教群里,学员们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这种及时、贴心的支持,让学员们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学习,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走向成功。
学医小问题
1. 你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
2. 你最感兴趣的中医知识是什么?
欢迎留言告诉我!
春节福利放送
👉 免费领取唐代王冰版《黄帝内经·运气七篇》(《中华道藏》截取),留言领取哦
关注不走丢
关注“大雪学医笔记”,持续看我更新的中医学习方法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