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拆掉思维里的墙》25~43页。
兴趣就是你以最高级的形式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之中。
不敢投入的“无兴趣一族”,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进入当下,他们从来没有感到过乐趣。他们总在思考“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处?”“万一做不好怎么办?”这让他们无法从任何东西中获得乐趣,自然也就无法对什么都感兴趣。
担忧之墙永远把“无兴趣一族”和乐趣隔离开来。他们就好像一个糟糕的读者,每看一页小说都要翻到最后去看看结局,那么就完全失去了阅读的乐趣。
所以,当下的投入带来快乐。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
因为快乐就是快乐,投入的快乐是无条件的。
现在我们对投入有了以下理解:尝试是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的;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成果;不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智慧;不管成不成功,投入都能带来快乐。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停止内心对后果的担忧,投入一些呢?
“有趣之人”的心智模式是这样的:冒险——投入。成功时他们收获成果,失败时他们收获智慧,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能收获到过程的快乐!所以他们为什么不投入呢?
投入是热爱生命的钥匙。什么是快乐?就是做事情既快,又乐!事实上,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后的工资来做事情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一定会收到最多的报酬。
而“无趣之人”的模式是这样的:因为害怕努力了也没有收获,他们根本就不投入!不投入和低投入的人没有乐趣,也很难获得成果,心灵和外界都没有收获。慢慢的,这个模式就会简化为:新事物——我不感兴趣!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开始用“不感兴趣”来搪塞时,生命也开始对他不感兴趣了。这就是“有趣之人”心灵和物质都收获多多,而“无趣之人”心灵和物质都贫乏的原因。
当一个人觉得面对新事物无力投入,或者害怕投入也做不好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漠不关心。但是没有人愿意说我很害怕,所以他们骗自己说:我根本不感兴趣!
“无趣之人”,不是缺乏能力,也不是缺乏机会,他们缺乏的只是投入,对不知道结果的事情的投入。“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
所以每天问问自己,你到底是没有兴趣?还是不敢有兴趣?
生活就好像镜子一样,“有趣之人”对生活保持着极高的投入度,全力拥抱,生活也全力拥抱他。“无趣之人”用“没兴趣”把自己和生命隔绝,所以生命也躲开他。
所以,马克·吐温说:跳舞,像没有人看着那样;热恋,像从未受伤一样;唱歌,像无人听着那样;活着,就把人间当天堂。
带着关爱而不是期待地投入生活,你会发现能力与乐趣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