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了上元灯节的晚上,镜头又来到了青鸾殿,到了快登城门的时辰,李承鄞为了利用赵敬禹,特意像上一次浴佛节时那样,来到了青鸾殿,来接瑟瑟跟他一起出宫。他来得非常早,瑟瑟甚至都没有打扮好,于是李承鄞又做出了一副颇有耐心的模样,等在了青鸾殿的正殿之外。
1.编剧之所以写李承鄞早早地来等着瑟瑟梳妆打扮的情节,是为了映照后面李承鄞找回小枫,对瑟瑟不理不睬,瑟瑟只能自己回到青鸾殿时的煎熬心情。在瑟瑟看来,只要太子妃不在,太子就会好好地和我在一起,还对我很有耐心——都怨曲小枫!都怨曲小枫!太子才对我变了心,不理我了!(果然瑟瑟的爱情观和李承鄞一模一样,李承鄞也是这么想的,都怨顾小武那个野人,小枫才对我变了心,不要我了!)
2.李承鄞在等着瑟瑟的时候,神色一直颇为平定,他在抬头凝望着月亮,因为他想要靠凝望这轮满月,寄托对挚爱的相思之意;同时,这也代表了李承鄞颇为自信,他觉得他准备好的把小枫硬抢回来的筹谋,一定会顺利实施,不管顾剑会不会阻止,不管小枫想不想,她今晚一定会回到东宫来陪伴我了。
3.摄影导演特意让李承鄞与“清玄素朴”这块匾额同框,之前就已经分析过,“清玄素朴”这块匾额,暗示了李承鄞对瑟瑟的要求,“清玄”,清虚玄妙之意,“素朴”,朴实无华之意,这是李承鄞对瑟瑟容忍的底线,只要你不要伤害小枫,安守你太子嬖妾的地位,等我利用完赵家,我也会保全你的性命,只把你幽闭了事。
李承鄞与瑟瑟,是三观相契、志趣相投之人,他俩爱情观都一模一样,所以,摄影导演特意让李承鄞与这块“清玄素朴”的匾额同框,以表明反讽的意味——此时的李承鄞,一为为祸天下,二为阴险狡诈——他都能为了权力恨不能杀了全天下的人(除了小枫),当然再也不是他一出场时“清玄素朴”,只想着靠着自己小狐狸的智谋保全自己、独善其身的模样了——所以,摄影导演慢慢地摇动摄影机,让这块匾额离开了正照李承鄞的镜头。
李承鄞啊李承鄞,你去爱与你三观相契、志趣相投的瑟瑟不好吗?瑟瑟从小就爱你,她对你是真心的,她还很会配合你,很能成就你,她真的会用你爱小枫的方式来爱你一辈子——你不用担心她会对你变心,也不用担心她对你没有占有欲,更不用担心,自己对小枫的种种讨好,她都不喜欢,因为她和你一样,也是慢慢发掘出了自己身上的权力欲,你让她母仪天下,她会乐死的!你任由小枫回西州,然后和赵良娣做夫妻,在一起一辈子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来祸害小枫?!李承鄞最后成了孤家寡人,真的都是他自己作的。
瑟瑟欢欢喜喜地打扮好,只要和太子在一起,她向来都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的,于是她隔着屏风就喊了一声,“殿下!”李承鄞立刻半转过身来,瞧着那个屏风后、模糊的人影了。
李承鄞瞧见那个一身红衣的模糊身影,简直是不敢置信,他又忙忙地完全转过身来,凝视着她了,因为他仿佛看到了当初一身红嫁衣嫁给他的小枫——这也是李承鄞本来打算好的事啊!我给小枫定了一套仿制我们国婚时的御服,为的就是名正言顺地带她去登城楼,叫她受四方万民的顶礼膜拜,让她知道,我与她的夫妻关系,是受全天下公认的,小枫一定会欢喜的,然后我就可能死皮赖脸地留宿承恩殿,补上我与她缺失的新婚夜了。
瑟瑟终于缓缓地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来到了挚爱的面前,这里是一个标准的对应梗,对应当初,瑟瑟在浴佛节时被李承鄞甩出去给小枫顶锅,瑟瑟被罚跪经后,明明都知道太子是拿她给小枫顶锅,还痴心不悔地隔着屏风,希望与太子永不相弃的情节。今次,在太子妃已经失踪的时候,瑟瑟终于可以从屏风后面走出来了,在瑟瑟心里,假如太子妃不回来,她幸福的人生,就此展开。所以,她含着笑意,慢慢地走进了自己的心上人——真好!真好!在太子妃不在的时候,我可以享受太子正妃之礼遇,和太子一起受四方万民的顶礼膜拜了!我还可以和我的心上人出双入对,让所有人都认清,太子待我的情意。
与满心欢喜的瑟瑟相对的,是认清了原来是瑟瑟而心灰意冷的李承鄞。是了是了,小枫还在顾剑那里,这里还是青鸾殿,我早上特意下旨,把这件衣裳给赵良娣穿,不过是为了利用赵敬禹的——我惊诧什么呀惊诧?!李承鄞是满心地失落,还一脸的戒备,但是他还是什么也没说,因为他还要利用瑟瑟。(瑟瑟竟爱你这么一个渣男,真是倒了血霉。)
这里出现了一个细节,李承鄞与瑟瑟都已经有无数次肌肤之亲了,昨晚他又没睡,累成那个样子,他为什么不肯坐到内殿里去,瞧着瑟瑟梳妆?这当然是因为李承鄞已经成了小枫专一爱情观的作品,他严令自己要对小枫忠贞,在李承鄞心里,他可以用权力、地位来拉拢瑟瑟,但是绝对不会再宠幸她一次。瑟瑟的一生,其实已经结束了。
瑟瑟是满头珠翠,自以为穿上太子妃当初与太子国婚穿过的礼服的她,不忘试探太子在太子妃不回来的前提下,立她为正妃的态度,于是她满面含笑地问道,“殿下,瑟瑟穿这身衣服可还合体?”在瑟瑟心里,她是很有底气这么问的,因为是太子特意下令,把这件太子妃与他国婚时的礼服给她专门送来,永娘还好大地不愿意。
这里出现了细节,就是瑟瑟的头饰。瑟瑟虽然得了本属于小枫的新御服,但是并没有得属于太子妃的新首饰,所以,瑟瑟不得不拿出了当初她陪着太子去浴佛节的时候的那套旧首饰装扮上了。瑟瑟作为太子的嬖妾,平日里是不能让自己的头饰左右对称的,只有在得到特许,让她受太子妃礼遇的时候,才可以。
李承鄞明明为了小枫失踪的事魂飞天外、心力交瘁,但是听到这样的话,他还是不肯正面回答,而是敷衍了一句“好看”,以向赵良娣暗示,太子妃位不属于你,你不要痴心妄想。
这句话实在是太不走心了,因为当初瑟瑟没有嫁给他的时候,太子明明说过,他不喜欢瑟瑟穿大红色,淡色的衣衫更适合她(事实也的确如此,饰演赵良娣的演员并不适合这种仿佛可以燃烧起来的大红色,小枫更适合),可知李承鄞对瑟瑟,已经不放在心上到了什么程度。
瑟瑟还是恭恭敬敬地侍立在太子面前,她听到太子夸她漂亮,一下子就高兴起来了,因为瑟瑟爱李承鄞,已经爱到了自欺欺人的程度——你肯敷衍我就好啊!你肯敷衍我,就说明你不想抛弃我,你对我也很讲情义。(瑟瑟对李承鄞的执迷不悟,和李承鄞对小枫的爱情,是一模一样,要是你俩能互相钟情,我女鹅就幸福了。)
一旁瑟瑟的侍女锦儿奉上了手里的托盘,道,“请太子殿下为良娣戴上花胜。”李承鄞便转过了头去,瞄了奉上来的花胜一眼。
此处出现细节,这枚花胜是金子质地、凤纹样式,而且凤凰嘴里还衔着正红色的宝珠。因为瑟瑟只是嬖妾,她是没有资格用金制凤纹的首饰的(小枫按品级大妆的时候,首饰必是金制凤纹,且用红宝石点缀,和先皇后的首饰一样),更何况这还是正红色,所以,这枚花胜的确是有点逾矩了,这代表了瑟瑟对李承鄞立她为太子正妃的试探之意。
与此同时,顾剑在给阿渡买了一个糖人以后,又给小枫买了一支花胜,小枫本来为了即将离开李承鄞而闷闷不乐来着,看到顾剑给她的礼物,十分惊诧,下意识道,“花胜?!”
锦儿的举动必是瑟瑟的授意,在锦儿奉上花胜以后,瑟瑟又说道,“上元节,丈夫为妻子簪花,是古往今来的传统,寓意着夫妻恩爱长久。”
李承鄞又不傻,他当然知道,瑟瑟在做什么,他心里是好大地不愿——什么夫妻?!什么传统?!什么恩爱长久?!你只是我的嬖妾,小枫才是我的妻子,你有什么资格来我面前说这些?!等我利用完赵家,会立刻把你弃如敝履,你休想再在我和小枫面前出现,坏了我和小枫的情意!所以,李承鄞是一脸地嫌弃,就像瞧一条毒蛇一样,又瞥了来试探他的赵良娣一眼。
李承鄞心里是好大地不愿意,但是他还要利用赵敬禹扳倒高相,防备皇帝,毕竟,在他想扳倒高相的时候,在皇帝因为他曾经有杀父弑君的嫌疑而想要废掉他的时候,赵家会是他耍起来最最得心应手的一张牌,赵家为了让瑟瑟有母仪天下的机会,成为取代高家的朝廷新贵,一定会力保他到底,柴牧、裴家,都不如赵家这么牢靠的。所以,李承鄞逼迫自己,给赵良娣戴上了这花胜,以给赵良娣一个假象,我没有否认你是我的妻子,我会和你恩爱长久的。(李承鄞对瑟瑟的渣,就是这么地朴实无华,外加毫无新意。瑟瑟爱上你这个渣男,还被你利用,真是倒了血霉。)
这里再次出现了细节,瑟瑟要求太子把花胜给她戴上,但是这花胜戴上了以后,她的头饰也就不左右对称了(书里面,顾剑就是给小枫买了一对花胜,还给她左右簪好,细细地端详有没有歪了,闹得小枫好大地不好意思),所以,此时瑟瑟的发式,也便不再是太子正妃才有的左右对称的发式了(小枫簪金凤钗的时候,都是一左一右,同时簪一对的),她重新变回了太子的嬖妾。
与此同时,顾剑也想要给小枫簪上这花胜。顾剑是中原人,他当然也知道,上元灯节丈夫给妻子簪花、寓意夫妻恩爱长久的习俗,这还是代表了顾剑对小枫的占有欲和对本不属于他的爱情的觊觎心。
哪怕小枫在理智上认定,顾小五是她最爱的人,是她最最重要的人,哪怕小枫是西州姑娘,不知道什么中原丈夫给妻子簪花的传统,但是她心中的风还是吹向了李承鄞——李承鄞都没有给我簪过花胜,顾小五怎么可以?!于是小枫赶忙制止了顾剑,搪塞他道,“我现在穿着男装,戴这个多奇怪!我先收着吧。”说完,小枫像抢一样夺过了花胜,跑到远处的阿渡身边去了,她是被顾剑给她的情意尴尬得落荒而逃了。
皇帝带着高贵妃去登城门了,只留下了明月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拾翠殿里。宫娥奉上了上元灯节才吃的元宵,明月见着这寓意团圆的食物,忍不住站起身来,凝望着夜空中的圆月去了。明月的这个动作,暗示了明月对父亲的思念,在皇帝不在的时候,她想要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她想要出宫去了,在扳倒高相,为母亲复仇、为父亲平反以后。
小枫他们三人混在了上元灯节的人群里,一起朝承天门走去了。小枫听见有人说,“听说皇上和贵妃已经登上城楼了!这贵妃代行皇后之礼,看来立后指日可待了!”另一个赶忙说道,“这话可不能乱说!”
这句话对小枫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她即将见到李承鄞和赵良娣也一起登上承天门,自然也会以为,假如她走了,赵良娣被册立为太子正妃,也是自然而然、指日可待的事——小枫会觉得自惭形秽,她一直认定自己是李承鄞与赵良娣这对有情人之间的第三者,现如今我走了,李承鄞就再可以再无挂碍地和他的赵良娣在一起了,本来李承鄞心里就只有赵良娣,我不过是凭着西州嫡公主的身份,在皇帝的支持下,把太子正妃的名号从赵良娣手中抢过来的而已,李承鄞才不想娶我呢!
皇帝带着高贵妃,李承鄞带着赵良娣,一同登上了承天门(剧本经过多次修改,所以有时称此门为朱雀门,有时称此门为承天门),此处出现了细节,他们行进的顺序是,皇帝走在最前头,次之为太子,再次是高贵妃,最后是赵良娣。
这里再次出现了李承鄞待小枫的钟情之处,要知道,此时小枫不在,所以,李承鄞是完全按照宫规的要求,按照权力运行中的第二顺位登上了承天门,把赵良娣丢在了最后,如果小枫在的话,他绝对不会任由小枫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高贵妃的后面,他会陪着小枫留在最后,表明与小枫作为夫妻,同进同退、一体同心的态度。
在皇帝和高贵妃登上承天门以后,平民立刻惊叹道,“圣上在城楼上呢!”“真的是圣上!”“圣上和贵妃啊!”“真是恩泽万民哪!”
与平民只顾着看皇帝和贵妃相对的,是本来只打算偷偷来看一眼心上人的小枫,她是万万没想到,李承鄞竟然再次携着赵良娣登上了这城楼,接受万民朝拜,她一下子就愣在了那里。
站在承天门上的李承鄞,因为离得远,此时并没有发现自己心上人的踪迹,他仍然保持着自己作为太子的矜傲与气度,一副睥睨天下、目中无人的姿态,他还是没搭理他身旁的瑟瑟。
小枫为什么会瞧见李承鄞携着赵良娣登上承天门呢?这当然是命运的捉弄。当初,李承鄞和小枫为了铁达尔王之死彻底决裂后,小枫一气之下就要捅死李承鄞,李承鄞也心甘情愿地被小枫杀,虽然被柴牧所制止,但是小枫却被下了麻药,失去了行动能力。
后来,还是顾剑来了,想带小枫回到西州,李承鄞一番挣扎,他知道小枫和我闹掰了,也一定会和顾剑闹掰,一点儿都不怕小枫与顾剑再续前缘的他,任由顾剑带走了小枫,并任由裴照派兵马暗中护送小枫回到西州王室。小枫离开了李承鄞以后,李承鄞的理智与筹谋终于恢复正常,他立刻去了朔博王城,想要制止不肯安分守己、只怕不好拿捏的利敦王谋朝篡位,免生后患,结果迟了一步,老国主刚刚被杀。
所以,当初因为李承鄞被小枫拖住,他前期的智谋没有正常发挥效果,便有了后来高显勾结朔博利敦王作乱,他不得不利用赵敬禹平定边患,不得不敷衍瑟瑟,带她来登承天门的情节。又是因为小枫瞧见了李承鄞与瑟瑟一起登上承天门,自认为认清了李承鄞,所以下定了决心回西州,这一切又落入了李承鄞眼中,惟恐失去小枫的他,立刻放了一把火,这直接让小枫恢复了记忆,再次与他彻底决裂——所有的情节环环相扣,少了哪一部分都不会有最后的这个结果,这不是命运的悲剧又是什么呢?忘川夫妇绝对不会有任何好结果,因为他们逃不脱命运的枷锁。
小枫是什么也没发现,她没发现她身旁的平民已经像潮水一样,继续涌向了承天门,也没发现,这一切都是顾剑的设计——顾剑就是要小枫亲眼见证此时身不由己的李承鄞是如何“不把她放在心上的”,以满足自己对小枫的占有欲,让小枫肯和他回西州去,余生都不要再离开他——小枫只是被李承鄞表面的举动给打懵了,她露出了悲哀地神色,愣愣地瞧着自己的心上人。
曹芨宣读圣旨道,“门下,天通二十六年,方今盛世,国运隆昌,振纲肃纪,敦亲睦族,淳风化俗,政通人和,平章百姓,协和万邦,值此上元佳节,当普天同庆,万民同乐,上敬神灵祖先,下为苍生祈福!”
编剧在这里的讽刺意味非常浓。1.“方今盛世,国运隆昌。”记得初中的时候,我们学了康乾盛世这一课,我有同学向历史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这个时代,算不算盛世呢?”我的历史老师回答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时代算不算盛世,是由后世评价的,本时代的人囿于时局,容易被权力所蒙蔽,他们往往不能准确地感觉到,自己生活的时代,到底是盛世还是乱世。”过了这么多年,很多很多老师教过我历史,但是我还是牢牢地记得这位历史老师说过的这句话,因为她是我印象中,第一位不肯为当今体制唱赞歌,忠于治史大原则的历史老师,人格和我大学时见到的老师是一样的。
皇帝说,“方今盛世,国运隆昌。”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喜欢标榜自己治理的时代是盛世,自己治理的国家“国运隆昌”,以营造一种假象,他“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他是真龙天子,他英明无比。但是,这不过是一种皇帝骗世人的谎话,有理智的人,谁也不会信这种玩意儿。国运就是国运,你喊两声“国运隆昌”,就真的“国运隆昌”了?!
2.“振纲肃纪,敦亲睦族。”豊朝朝堂真的振纲肃纪吗?如果是这样,皇帝带高贵妃来登城楼做什么呢?豊朝皇室真的敦亲睦族吗?之前就已经分析过了,他们李家,是最最不讲人伦亲情的家族,皇帝对他的父皇、对先皇后、对宣德王是什么样的?李承鄞对他的父皇,又是什么样的?
3.“淳风化俗,政通人和。”豊朝真的是淳风化俗、政通人和吗?如果是这样,如何解释小枫救了落水的幼童,却反而被诬陷是她把孩子们推下水的呢?万年县令还非要揣摩小枫,若不是你推他们入水,你为什么要救他们?豊朝的风俗、豊朝的政事,还不如丹蚩平定,最起码,人家没有内乱,没有自己人对自己人勾心斗角。
4.“平章百姓,协和万邦。”这句话出自《尚书·尧典》,“百姓”不是平民的意思,而是百官的意思,“平章百姓”就是百官奉于职守之意;至于“协和万邦”,也就是皇帝没有个人的喜恶,以公正的原则对待所有外邦之意。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平章百姓”就不用说了,单说对朔博、西州和丹蚩,皇帝和李承鄞,谁做到了“协和万邦”?!可知传统的经典里讲的都是些什么假大空的鬼话。
5.“值此上元佳节,当普天同庆,万民同乐,上敬神灵祖先,下为苍生祈福。”这句话是最最尖刻的一句,皇帝登城门,说是为了“普天同庆,万民同乐,上敬神灵祖先,下为苍生祈福”,但是李承鄞在发现了小枫的踪迹以后,立刻在承天门放了一把火,对平民大开杀戒,丝毫不把神灵放在眼里;皇帝为了成全李承鄞把挚爱抢回来的心愿,任由李承鄞放火,头也不回地回宫去了,后来这件事,他一句都没提过。所以,神灵为了惩罚皇帝与李承鄞,直接让小枫恢复了记忆。
皇帝取下了手上的玉扳指,然后抓了一把太平金钱,洒向了承天门下的平民。这个动作当然是有象征意义的,之前就已经分析过,皇帝手上的玉扳指,用来象征他手中握有的权力,为了怕他的权力被甩出去,皇帝特意在向平民撒太平金钱之前,取下了手上的玉扳指,这代表着皇帝最最看重的,仍然是他手中的权力。
至于这太平金钱,之前就已经分析过,整个朝廷、整个豊朝皇室,都是由拾钱的平民纳税来供养的,既然皇帝身上的一丝一缕都由平民供养,他若还把手指缝儿里漏出去的这一点儿好处,当成是“恩赐”,便是无耻下作到了极点。
平民们看到皇帝往下撒钱,立刻涌上了承天门下抢夺去了,如潮水一样的人冲了过来,有人撞到了小枫的身上,呆愣愣的她终于回过神来了,此时的她,是和平民在一起,至于那个李承鄞,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小枫自觉,她从来没有感觉距离李承鄞那么遥不可及,她就像是一个观众,观看着巍峨矗立的承天门之上,上演着虚幻缥缈的皮影戏。
在皇帝开始撒钱以后,高贵妃也随着皇帝一起撒钱了。高如意梳着高耸的宫髻,穿上了她最好的贵妃的吉服,陪着皇帝享受起这高高在上的天家气度来。此时的她,万分得意,也真的实现了高相曾经说过的那句话,“除了君临天下之人,谁也配不上我们家如意!”(看不清楚权力真相的高如意,为了这一时一刻的得意,最后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值得吗?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子,谁也不值得任何一个女人来爱。)
太平金钱纷纷扬扬地落到了承天门下的青石板地面上,丁丁当当,铿然作响,就像是下了一场疾雨,很多很多的平民,都冲到了这里来,他们如蝼蚁一般,抢夺着高高在上的豊朝皇室给他们的“赏赐”。一旁,还有披坚执锐、全副武装的兵甲,扶着维持秩序。
这时,小枫瞧见,天上突然燃放起了烟火,小枫听见,平民们激动道,“烟火啊!烟火啊!”(这烟火是无数平民血汗换来的,平民有什么可激动的?我只觉得浪费无数公帑,亮瞎了我的双眼。)由无数聚敛来的民脂民膏换来的烟火,点亮了巍峨矗立的承天门之上,漆黑的夜空。恍惚之中,小枫有了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她一下子想起了当初她在鸣玉坊,尚未和李承鄞分离,一起看烟火的时刻。
在李承鄞把非要去父皇面前告状的自己扛在了肩上,走在鸣玉坊的亭台水榭间的时候,在我扭啊扭的,非要让他把我放下来的时候,夜空中突然燃放起了烟花,我们都一起看呆了——那个时候,我们两个多好啊!我们就像一对亲密的少年夫妻,打打闹闹,形迹亲密——我曾经以为,若是我能与你海角共存,总是胜过我孤身一人天地独行;我曾经认定,只要我能拥有与你的一点点缘分,再加上我对你的无穷无尽的迁就,我们就可以平平顺顺地做一辈子夫妻,永远像我们一起看烟花的那一晚那样,打打闹闹,形迹亲密;我曾经坚信,因为我的失踪,你孤零零地用洞箫吹奏我给你唱过的《小狐狸》,便也说明,你对我也不是一丝情意都不讲,我也存在在你心中的一方小小角落里的。
可是,到了今天晚上,当小枫看到,在自己失踪,下落不明,甚至生死不明的时候(小枫一直没有恢复记忆,也不清楚李承鄞知道,自己和顾剑很有交情,也不记得顾剑和李承鄞是表兄弟的关系了),李承鄞仍然像没事人一样,带着他此生唯一的挚爱赵良娣登上了城楼,和他此生唯一的挚爱赵良娣一起,向平民洒下了代表着天家富贵的太平金钱,接受着四方万民的顶礼膜拜,小枫好像一下子恍然大悟。
小枫又想起了李承鄞在鸣玉坊曾经对她说过的话,“我第一次觉得,这烟花这么好看,以前都觉得是喧嚣热闹,觉得为了这一时一刻的闪耀,花了这么多民脂民膏,实在太过浪费了。但我现在真的突然觉得,原来这人,真的需要片刻的奢靡,看着满天绽放的花朵,好像真的可以暂时忘记痛苦,把心底里,哪怕最微小的快乐,都释放出来。”
那个时候,你明明是含笑凝视着我,说出的这样的话呀!我还稍微有点惊讶,觉得我又不是赵姑娘,你怎么可能因为我,突然之间就对这场烟花的态度改观了呢?可是到了今天晚上,我才明白,你说的——你也需要这片刻的奢靡,你好像暂时忘记了痛苦,凭借着烟花,你释放出你内心深处最最微小的快乐——虽然是真的,我的确改变了你,但是我对你的改变,并没有为我带来一丝一毫来自你的情意,反而成全了你和你的赵姑娘,因为它帮助你摆脱了我下落不明、甚至是生死不明的时刻,带你给的那一点点痛苦,今晚有灯会,有烟花,你便高高兴兴地携了你此生唯一挚爱的手,像往常一样,登上这巍峨矗立的承天门,接受四方万民的顶礼膜拜来了。
李承鄞与他的瑟瑟出双入对的现实,击碎了小枫对李承鄞残存的最有一点点信任,最后一丝丝期待。小枫又想起了她被刺客挟持走的那一晚,李承鄞折箭起誓时说过的话,我明明让他放箭,李承鄞却说,“刺客你听着!现在若放了她,我让你安然离开,你如果敢伤我妻半分,我李承鄞必定将你千刀万剐,让你痛苦而死!言出必行,犹如此箭!”说完,他猛地折断了他手中的利箭,以表明自己坚定的态度。
之前,在发觉李承鄞利用自己在恰当的时刻出现在皇帝面前的时候,小枫对李承鄞的信任就出现裂缝了,她怀疑李承鄞不管她的死活,像当初铜钱案时一样,为了他前朝的事在利用自己。他对我的利用,也让我的确像当初铜钱案时那样,遭遇了生命危险——试问,如果不是因为我和顾剑本来就认识,我此刻还有命在吗?等我被刺客杀了,抛尸荒野,你的羽林郎找到了我的尸首,你也只会来一趟,假惺惺地落几滴眼泪,然后就立刻投入你赵良娣的怀抱,把我忘记了。
现在,自以为在刺客面前侥幸保下性命的小枫,亲眼目睹了李承鄞为了他的赵良娣,多么轻而易举地忘记了因为自己失踪而带给他的些许痛苦以后,小枫猛然认清了自己在李承鄞心中的地位——我才不是你的妻子,你当初言之凿凿地折箭起誓,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不在皇帝面前让你的阴谋诡计露馅儿而已,要不然,怎么解释此时此刻你带着你心中认定的妻子,登上承天门的举动呢?
小枫的眼泪开始往外涌,她赶忙就垂下了头,想把眼泪压回去;小枫的喉头也哽咽了,她带着哭腔,对她理智中的顾小五道歉道,“对不起。”顾剑非常地得意,他拆散小枫与李承鄞的诛心计划,终于圆满完成,所以,他先微微笑了一下,不过,他还是假意不知小枫说什么,以蒙蔽小枫,诓骗小枫,于是他问道,“为什么对不起?”
小枫叹道,“我才知道,原来我在上京,就是活在一个骗局里。在这个骗局里,我一直爱着一个骗子。”小枫又自嘲地冷笑了一声,她是哀莫大于心死,她诚恳地道歉道,“小五对不起,我不应该到现在还犹豫不决,舍不得离开这里。”
1.小枫终于对顾剑承认了,她以前一直都不肯承认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她一直以来对李承鄞的爱。之前,她挨了李承鄞的耳光,是不肯承认的。这便说明,小枫是真的伤心了,她觉得,之前她给李承鄞的爱,她对李承鄞的期待,就是一场笑话——我不过是活在李承鄞编织的一个虚假的情网中而已,而我却傻兮兮的,为他这么一个骗子,闭上了眼睛,成全了他为了利用我而网罗的满天黑暗,直到这场烟花,点亮了这满天黑暗——我真的是太傻了,我坦坦荡荡地做人,诚诚恳恳地付出了我所有的感情,李承鄞却只是在我面前演了一场戏而已,我在他面前,是真天真;他在我面前,却是假天真,他用他的假天真,成全着他的演技满分,如此而已。(不管是李承鄞也好,还是顾剑也好,为了得到小枫,都是利用着小枫的天真与坦率,并耍尽了他所有的心机,所以说,这两个人,谁也不值得小枫来爱,只有裴照,才是小枫的良配。)
2.小枫终于对顾剑承认了,她以前一直都不肯承认的第二件事,那就是,她仍然对李承鄞爱之难舍,她很犹豫,到底要不要回西州去。不过,小枫终于承认了她舍不得李承鄞,还为此事向顾剑道了歉,也便意味着,小枫自以为认清了李承鄞真面目,她是真的下定决心了,我要忘记你,我要离开你了。
小枫知道,她无法左右她对李承鄞动心,因为她是真的爱他,毫无缘由、无怨无悔地爱他,但是,小枫也知道,她至少可以下定决心,从此刻开始放弃李承鄞了——我想要忘了你,哪怕我无法忘了你,我也要离开你,我也要在没有你的地方,尽可能地不触发我对你的记忆和爱意,因为,你不爱我,就是不爱我,人永远也改变不了,改变不了的事情。不过好在,我认清了你,我还有长长的、一辈子的时间,来忘记你。
这里出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小枫真的按照后面顾剑说的那样,因为李承鄞带赵良娣去登承天门而恨他了吗?其实并没有。小枫一直都无欲无求地爱着李承鄞,她把李承鄞当儿子来爱。在小枫心里,哪怕她被李承鄞伤透了心,她也没有恨李承鄞,哪怕她下定决心要离开李承鄞了,也没有伤害李承鄞,反而是在成全李承鄞——反正,你没有了我,也会好好地和你的赵姑娘在一起的,你还会立她为太子妃,你早就想这么做了,之前你不是一直嚷嚷着要废了我吗?我走了,正好也可以成全你们这对有情人。所以说,顾剑以为的,在事实上是假的,而李承鄞在见到了小枫在看着他时毫无温度的眼睛时,却误会了顾剑说的话是真的,他那个下三滥,立刻不顾一切地把小枫的身体和灵魂撕烂了。
顾剑又问了一句,“那我再问你一次,你现在愿意和我一起回西州吗?”小枫眼睛里含着泪,凝视着她理智中的心上人,立刻“嗯”了一声,她又补充了一句,“你快带我走,我不想再待在这里了。”顾剑立刻答应了下来。
小枫真的对李承鄞死心了,真的不想再待在这里了吗?当然不是。其实小枫还是舍不得李承鄞,她还是希望,李承鄞也会爱自己,愿意把我带回东宫,要不然,她不会在昏厥前,首先看到了朝她飞奔过来的李承鄞,又安心地昏厥了过去。
与此同时,一个拾起太平金钱的老妪狂喜道,“太平金钱!皇恩浩荡啊!”然后,她膝盖就软了,跪倒在了皇帝面前,叩谢皇上万岁。一旁拾钱的平民见到有人跪下了,也赶忙跪下了,高喊“皇上万岁”起来。(在中国人的心中,皇帝的影子到底有多长。)
编剧在这里的讽刺意味非常地浓,你们来拾太平金钱,还觉得这太平金钱是皇恩浩荡是吧?你们觉得皇帝恩泽万民,还膝盖软了,非要叩谢皇上万岁是吧?那就别怪李承鄞为了小枫在承天门放火的时候,首先烧死、烧伤你们!是你自己看不清权力的真面目,非要往上凑,旁人又有什么办法?!反倒是一旁在看杂耍的平民,他们膝盖没有软,他们远离了承天门,得到了更大的生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