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瑞典博士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揭示了博士学习对个体精神健康造成的巨大影响,为学术界心理健康危机的讨论增添了有力数据支持。长期以来,研究与轶事证据均表明,博士生群体在极度竞争的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论文发表、经费获取及就业压力。
该研究深入分析了瑞典所有博士生使用精神类药物及因心理健康问题住院的比例,发现博士生在读时间越长,其利用此类服务的频率就越高。具体而言,到了第五学年,博士生需要精神健康药物的可能性较入学前增长了40%。这一发现凸显了博士学习期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
Dragonfly Mental Health这一位于佛罗里达州布拉登顿的全球非营利倡导组织的创始人温迪·英格拉姆指出,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术界已存在数十年,且呈现出系统性特征。“很少有研究能够客观衡量心理健康状况,”英格拉姆如是说。
利用2006年至2017年间的瑞典行政记录,研究人员追踪了超过2万名博士生在入学前后的状况,从而能够直接评估博士学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瑞典哥德堡大学行为经济学家兼研究合著者埃娃·拉内希尔表示,这一研究设计使得团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博士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变化。尽管该预印本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已发布在SSRN服务器上,供学术界参考。
研究进一步对比了博士生、硕士生及一般人群使用精神健康服务的比例。结果显示,在入学前,博士生和硕士生使用这些服务的频率相近,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博士生对精神类药物(如抗抑郁药和镇静剂)的需求逐年增加,并在第四、五年达到高峰,随后在第六、七年有所下降。这一趋势与大多数国家博士项目的平均时长相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博士学习期间被开具精神类药物的风险最高,且那些在研究开始前已服用过此类药物的学生同样面临较高风险。此外,当将博士生与18至70岁的一般人群进行比较时,研究发现,在入学前,博士生使用精神健康服务的频率低于一般人群,但到学习结束时,两者已趋于一致。
这一发现引发了关于学术界环境是否比其他行业更为紧张的讨论。尽管有调查显示,博士生的焦虑与抑郁水平高于一般人群,但拉内希尔认为,目前尚无法确定这些状况在博士生中是否更为普遍,或是仅与同样高压的职业相关。“在未来的瑞典数据集分析中,我们将开始探讨不同职业领域的心理健康结果差异,”她表示。
研究还发现,不同学术领域间药物使用的增长情况存在差异。自然科学领域的博士生到第五年时,其药物使用比例较入学前增长了100%,而人文社科领域则分别增长了40%和50%。相比之下,医学专业学生并未出现处方量上升的情况。拉内希尔认为,这可能与不同学科间的不同规范有关:“在某些领域,你非常依赖导师;而在其他领域,你可能更加孤立。许多资深人士会提供大量帮助,但也有人适得其反。”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神经生物学专业的五年级博士生里图贾·比森表示,获取资助和发表论文的压力确实影响到了她及周围的同学。“你需要尽快产生数据,而资金和工作的竞争感在早期就十分强烈。”比森还提到,为了攻读博士而跨国生活的额外压力也很常见,但她很幸运地得到了导师和系里的强大支持。然而,她的一些朋友在其他系部却面临困境。“无论实验室有多好,如果它源自一种有毒的工作文化,那么从长远来看并不值得。”
Dragonfly组织自2019年由志愿者学者创立以来,已在22个国家为超过5万名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学者试点实施促进良好心理健康的项目。这些项目通过基于证据的方法进行培训,以改善心理健康,并将于2026年公布成果。比森认为,在实验室内外建立支持网络对她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我和一群生物学家朋友一起攀岩,我们谈论压力,释放情绪,这就像是一个支持小组。”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3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