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第二份没有朋友推荐,没有公司主动邀请,凭自己面试找到的工作,第一份是初来北京的时候,后来再换工作,都是一帮大好人帮忙推荐的,甚至有人还帮忙谈好了工资让我直接入职。之前跟一个朋友说起过这段经历,她觉得我好幸运啊,是吧,我自己都觉得超级幸运,在这个找工作拼学历,拼经验,甚至拼颜值的时代,我成了保送生。
不过,保送生也要凭实力的,要不然人家干嘛推荐你呀,所以这几年我并没有摸鱼,反而是更加努力的去做到更好,说白了,你得对得起人家的推荐,更得自己努力去挣更高的工资吧。
可是,有些事情发生了变化,跟以前不一样了,世界变化太快了,我还没搞明白NFT,元宇宙就已经快速进场了,所以我光把自己擅长的做到更好已经不够了,我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可能这些东西跟我的专长毫无关系。
偏安一隅式的努力方式已经无法让现在的职场人变得更优秀了,如果你习惯了一个公司,一种文化,你清楚的知道你的老板是什么样的人,你了解他对方案的喜好,他对事情的容忍程度,那么这个舒适圈就真的成了安乐窝了。
两年前,我从一个马上被老板开除的人到老板最信任的人,只用了一个思维导图,而这项技能也是我挣脱了广告的舒适圈之后,在互联网公司学到的。
如果不是那个互联网公司,可能我会被这个世界落下更远,别看广告圈是一个充满创意不拘小节的地方,他们紧跟潮流紧随变化,但是广告行业本身却并不是一个新兴事物,它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有自己的行事准则,它就像上个世纪的时髦老人,变化的是心态,是外表,但你依然能够从某些细节觉察到它是一个耄耋老人的痕迹。
虽然那个互联网公司给我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回忆,但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是颠覆式的思维方式的进步,以及对未来前景行业的思考,最终促使我进入了区块链行业。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之前区块链公司的经历,虽然老板对我很满意,换了公司也带着我一起,请假不用走流程,有事说一下就可以,这种信任让我始终处在安逸的状态里,进步的速度真的太慢了,以至于我入行两年还无法清晰的梳理这个行业的大概样子,我欠缺了基础的行业积累,这个是致命的,所以跳脱了以往的安乐窝,也实在是对我的一种推动。
最近跟一些同学有陆陆续续的聊天,发现在传统行业的人,在事业单位的人,大多数人都很难去理解现在世界的发展,有的人行业被整个淘汰之后,再转型已经发现太晚,有的人直到被开除才醒悟原来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的金饭碗。
之前人到中年羡慕公务员稳定,但是这个时候就会发现,不稳定才是世界的常态,哪有什么永远,永远不要相信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