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研学|过犹不及与恰到好处

报了一个课程,满心期待,开课前老师给了学习资料包,要求阅读完成预习作业,写了近三千字的预习作业,开课前一天又告诉有共学作业,匆匆忙忙又完成了共学作业,好不容易期待的授课时间开始了——晚上7:30,早早做好准备,唯恐字迹小看不见,专门打开大电脑,没成想先上来的是分享,一个个小组的分享,有的普通话不标准,有时显示屏幕太小,有的课件播放滞后,有的在里面朗读绘本故事。。。听得我只想瞌睡,因为有早读,我早上5点多就醒来,一天忙个马不停蹄,中午有些事情也没能午休,到晚上确实累了,特别希望有一场能脑洞大开的讲座,但是直到我瞌睡,专家老师的授课还没有开始,这节课给我很大的启示。

壹|过犹不及

A作业项目不可过多。作为老师我们总想给学生很多作业,觉得他们都该掌握住,都是重点,但也一定要考虑到不是只有这一科作业,每个学科老师都会留作业的,太多作业会造成一个畏难情绪,有时候会引起学生心生反感。

B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一定要体会和把握好这句话,而不是学生一统天下,没有教师的引导、点拨、纠错和拔高,整堂课就没有高度。课堂忌讳老师一讲到底,但也不能核心都是学生分享,原来刘老师和何老师我都做过分享,但是分享不是课堂的主体,仅仅是一个导入环节,每次一二个人分享,也算一个暖场,昨天的这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员的分享,分享者最受益,其他人的收获可能有点滴,但不见得特别大。所以学生的分享要适当,并且这个过程一定要伴随导师随时的点评,发现优点更发现不足,否则这样的课就食之无味。我自己也常常让学生分享,在习题课、作业讲评课、试卷分析课,总觉得讲的学生讲得不够到位,听的学生听得不够投入,这次当我以学生的视角再听课的时候,才感到其中的痛点。

贰|恰到好处

A时间分配需要恰到好处。学生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要在最好的时间做高价值的事情,《曹刿论战》里指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上课学生都是带着期待,想听到最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想听到老师的洞见,所以,什么时候老师讲,讲什么,讲多少确实需要精心设计,别把最好的丢到最后,别在学生已经无所兴趣的时候再强刺激,此时,估计他的脑子已经“刀枪不入”只想下课。

B知识点的传递需要恰到好处。所有都给他们,但是很抱歉,就像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样,他们其实接受不了那么多,过多的就是负荷过重,对于学生就像能负载一百斤的给了他300斤的,他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只能躺平,所以一课一得,一课不要超过三点。

今天又听到一个观点:当学生准备好学习的时候,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我想说的是,当老师能恰到好处的开展教学的时候,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所以时间的把控、内容的传递、授课的形式、分享的时机等都很重要,差一分一毫可能就谬之千里,南辕北辙,走向我们初衷的另一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