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十一了,大多单位的年假已经结束了,工作的人们又从新回到了岗位。妻早上也上班去了,我从事的是教育行业,还可以再轻松几天,相比较心中还有点点的窃喜,回想着这渐渐过完的新年,心中感觉十分的平淡。年还是过去的年,怎么就感觉不到儿时曾经的渴盼和欢喜呢?
回想起小的时候是多么盼望新年的到来啊!每当日历牌一张张的撕去,剩下不多的几张时,心中的那种愉快的感觉是无法言表的。
距离我村二十里有个名字叫下晁的村子,每年十一月初一到十一月十五有为期十五天的集会,人山人海。每年的下半年我们就早早开始为赶下晁村的这个集会做准备了,小孩子们能准备什么呢?当然是钱了,怎么谁备呢?这里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吧,比如垃圾堆里刨废品啊,刨出一个牙膏皮(那时候牙膏皮是铅材料做的)到废品站可以卖2分钱,刨出一小节铁丝就攒起来卖废铁,再比如星期天拿上铁锨和竹筐到地里挖野生的枸杞,一斤干的枸杞根皮可以卖2毛钱,等等攒钱的办法多了。攒了半年攒了几毛钱甚至一两块钱的,十一月下晁会上美美的潇洒一回,当然这一点点的钱买新衣服是不够的,置办新衣服是大人们的事情,新衣服当然也想要,不过我们还有更需要的,能买的起的东西。
星期天,好朋友们早早的约起,逼着妈妈早早的做好了早饭,胡乱填饱了肚子,互相摧促着一起步行上路了。距离下晁村越来越近的时候,人流就越来越多,人们从四面八方往一起赶,逐渐汇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这支大军是十分的杂牌,有肩上扛着东西的,有背上背着东西的,有马驮着货物的,有人拉着车的,有个别骑马的,也有骑着自行车的,更多的是我们光杆司令啥都不带的,年老的,年幼的,急行的,慢走的,杂七杂八,胡胡拉拉一起奔向同一个目的地!
远远的看到前面人山人海的在涌,我们就欢叫着跑了起来。最外围一般是马戏团,一个连着一个,高音嗽叭里不断传来马戏团围帐里诱人的讲解,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该花那几毛钱的票钱,幻想着是不是能想办法混进场子里去。看马戏团的表演不是我们最重要的选择,男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买鞭炮。买多多的鞭炮,再胡乱在会上挤挤看看,若还有余钱顶多再买些吃头,摸着鼓鼓的口袋,可以满意地回家了。回到家里就开始一天天的等待。
年前的这段曰子,孩子们见面后就讨论今天是阴历初几了,距离过年还有多少天。零零星星的有憋不住的学生拿出几个鞭炮,啪啪的炸响,更增加了大家对新年的到来的期待。
进入腊月了,大人们在忙着收拾家里的卫生,孩子们在盼望着放假。家里的房子打扫完了就渐渐地快到腊月二十前后了,杀猪的,宰羊的街巷里就传遍了叫卖声。那时候老百姓大多没钱,平时基本上一年都没有几次奢侈到买肉吃,过年了,怎么都得下很心对得起自己的肠胃一下,买上十斤肉吧,要挑最肥的那块,身上最缺的就是油花。记得曾有人当父亲买回了肉,还没来得及开煮就生的咬了一口吃了,尝到什么味了吗?那是你吗?
有人开始油炸麻花了,巷道里飘满了香味,深深地吸上几口,真是解馋啊!更别说煮肉的味道。这些好的吃食都只能到过年的那一天开始才可以消受。你小子就先想着吧。
腊月二十五前后妈妈婶婶们就相互帮衬着蒸好馍了,所谓的好馍就是全部用精麦面粉精心揉捏成各种花样的馒头,即好看,又好吃,平时是吃不上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家庭条件好的就多弄些,一般家里只是弄上几个等到过年那天早上祭奠祖先的时候用,完后家里的老人们享用,我们只有看的份,爷爷奶奶分给我们一些尝尝它的味道,满嘴都会幸福的掉渣。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一天天的近了,二十八九了,巧妇们开始剪窗花了,能写了毛笔字的爷爷叔叔们开始买红纸,书写对联了,虽然大多的叔叔们毛笔字写得都不太好,仍然是一纸难求,毕竟会写的人太少,仍然要写出他们对未来的渴望。
年三十的下午,孩子们早早的打扫好自己的庭院,支起了旺火架(初一早上烧旺火),让妈妈拿出自己的新衣服放在枕头的边上,把自己买的鞭炮留下一鞭,其它的全部拆散放在炉子的边上,让它更加干燥,明天点着了响声更大。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互相问道:“你今个黑间睡觉吗?”回答是:“我不睡,一起熬年。你呢?”回答:“不睡。"无一例外。那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春节晚会,说是不睡,也就是说说而已,熬到了十点多就都困的顶不住了,早忘了刚开始的决心,只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初一的早上四五点钟的时候,巷子里就是噼里啪啦的响声,哥哥和我会最先的醒来,叫唤家里的其他人快起。都起来后,先到院子里烤旺火,熊熊燃烧的旺火燃起了一家人对这一年的希望。啪啪啪的鞭炮声赶走了去年的一切不顺。愿一切如意。亲手点燃一个个被拆散的炮竹,听着那啪啪的响声,一年的压抑都感觉得到了释放。
啊!这些感觉现在都去了哪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