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的时间大抵是公元前227年,秦已并韩、赵,战国时期六国最后一位名将李牧已死,魏只剩国都大梁及附近少部分城邑(公元前242年,秦拔魏二十城;前241年拔魏朝歌;前240年拔汲;前238年拔垣、蒲阳、衍),战国时期与秦发生交兵最多的三晋基本上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东方的齐国正处于著名的不抵抗王齐王建的统治之下,昔日长平之战时赵国国势正盛,齐王建尚且没有听从周子的建议供给赵国军粮,指望齐王建奋发图强成为抗秦主力显然是痴人说梦——而且这货一直到前221年举国降秦之后才被饿死,估计指望齐国发生政治更迭的的可能也很小;南方的楚国在多年和秦交兵不利的情况下政治中心已经不断东移,都城已经迁到了寿春。事实上单纯就实力来说我个人认为楚国仍然是一个大国,具有很强的实力,但是自怀王以来的屡战屡败的局面已经让楚国失掉了争雄天下的心气——纵观楚国在战国最后几十年的表现,就是在不断地丧地、不断地迁都,然后不断地把一个又一个的新都城冠以他们曾经的都城“郢”的名字而已。同时春申君死后楚国国内的行刺传统也在继续发挥作用,前229年,楚幽王薨,其母弟犹继位,是为哀王,两个月即被其庶兄所刺,是为楚国最后一个王楚王负刍。内乱和多年来的积弱局面让楚这个时候真的只是一个纸老虎的形象了——事实也证明如此,荆轲刺秦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26年,秦即伐楚,大破之,拔楚十余城——而这一年也是楚国灭亡前的倒数第四年。
也就是说,当时秦国不仅半有天下,而且其余各国,要么被灭,要么亲秦,要么内乱积弱,就算秦给了这些国家一定的喘息时间,恐怕也不能改变秦强而山东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