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对于看电影,找电影,个人还是喜欢依据豆瓣来选择。豆瓣前100的电影看的差不多了,不过今天又发现了一条漏网之鱼《美丽心灵》。
想起上回将《海上钢琴师》和《钢琴家》弄混淆的缘由,这回将《美丽心灵》与《美丽人生》弄混的理由也是如出一辙,被名字给欺骗了。现在想想,记忆有时候确实不是那么可靠,还待实地去验证。
《美丽心灵》与《美丽人生》这两部电影其实️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是剧情片,讲述的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家纳什,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后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
后者是黑色喜剧片,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讲述了被送入纳粹集中营的犹太父亲将自己的现实遭遇编造成游戏来保护儿子的童心,而自己却惨死的故事。
二者虽然是完全不同的电影类型,可它们所展现出来人性美的一面是共通的。《美丽人生》中的爸爸用自己的爱换回了妻儿的美丽人生;《美丽心灵》中西德对纳什的爱,让一位天才得以不被幻想吞噬而获得不菲成就。
闲话不多说,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心灵》这部电影吧!
该影片发生在美苏冷战期间,也就是在1947年。当时苏联在军备方便发展的比较快,尤其是数学理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正是基于这个背景,影片随着教室里老师的讲话而徐徐展开。
老师慷慨激昂,在这次冷战中,要取得胜利就需要成果,可以发表并实用的成果。你们作为民主、自由和探索的先锋,今天将美国的未来交由你们手中,欢迎来到普林斯顿大学。
此时,镜头一转,带我们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开学典礼。主人翁纳什以对同学领带上折射出来的光彩开了一个冷笑话而进入我们的视野,与众不同的行径让他与周围的一切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随后,在约翰的故意误认下,纳什针对性的回击了约翰一番,而后一人孤身离去。纳什回到自己的住处,开始在窗户上演算他的数学理论。这时,他的第一个幻想对象查尔斯突然醉醺醺的闯进来了。
此时,纳什的内心已经受到了开学典礼场景中的波动,可还是向查尔斯表明自己的心态,我是来学习的。查尔斯倒是发挥了死皮赖脸的精神,打破了久违的沉默,两个人一起喝酒谈心。
可酒精只会带来短暂的麻痹和忘却,现实却依旧紧逼。纳什的同学都已经发表了自己的论文,可自己却什么成果都没有,他一心只想坚持自己的原创理论并有所成。
可在与导师相伴的路上,他再一次感受到了压力,要是再出不了成果,他可能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在与老师的对话过程中,他看到了钢笔授予仪式(只有那些得到大家认可的人才能获得象征荣誉的钢笔)。此时纳什的内心对于成功的渴望已经达到了极致,这种欲望越强烈,神经也会越紧绷,压力越大。
为了尽早研究出自己的原创理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自己的研究有关,似乎已经进入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境界。当同学们在谈笑风生时,他一个人在草坪上后退着计算鸽子的运动轨迹。
不论是走路,还是在图书馆,或者在交友的过程中,他都在验证着自己的数学模型。直到有一天,在酒吧与同学们喝酒时,一个漂亮女人给了他启发,埋头苦干了很多个日夜,终于创建出来自己的原创理论。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敬惠勒实验室,还给纳什配了两名助理员。出于纳什在数学方面的名气,1953年纳什被派到了五角大楼去破译俄军密码,也是在这个时候,他脑海中的第二个幻想角色威廉出现了。
纳什在讲完课的某一个晚上遇见了国防部官员威廉,威廉带着纳什到了秘密基地。在威廉的引导下,纳什同意了为美国国防部工作,这个事情绝对私密,不能泄漏。
而在纳什的内心幻想越来越深的时候,他在一次课堂授课中遇到了西德。西德不同于之前他所遇到的女孩,他们倆都为数学深深着迷。西德还自嘲,他们倆是一对奇怪的鸭子,都对数学敏感。
纳什遇到了心动的女孩,他不知道该不该与西德步入婚姻的殿堂。他来到哈佛,找到了在哈佛做作者研讨会的查尔斯,查尔斯还带着自己姐姐的孩子玛希,这也就是纳什第三个幻想的对象。
查尔斯和小女孩一起为纳什送去了祝福,纳什和西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可在婚后,纳什变得神神叨叨,整天为着威廉的秘密任务而废寝忘食。直到在一次哈佛的演讲过程中,纳什彻底失控了。
他疑神疑鬼,感觉到威廉一直在盯着他,他疯了。校医控制了他,将它带回精神病院,他被诊断出了精神分裂症。西德在一开始并不相信,直到按纳什的要求去找为威廉工作的大楼,以及日常的信件,这些都不复存在,完全是虚构出来的。
纳什确实患了精神分裂症,他在医院接受了长达六个周期的治疗,西德一直不离不弃,始终对纳什抱有希望。此时的镜头一转,来到了十年后,西德带着纳什还有孩子住在郊区疗养,每天都会通过服食相关的药物来抑制频繁的幻觉
纳什慢慢的意识到这些药物对他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的限制,他偷偷的将每次西德准备好药物放进了盒子里,并没有服用。直到有一天,外面突然下起了暴雨,西德去收衣服,纳什说把孩子抱去洗澡,西德并没有怀疑。
西德在收衣服的时候发现了院落后面的一个小屋,那正是纳什破译俄军密码的地方。当知道了纳什依旧没有从幻觉里走出来,她飞奔跑回楼上的洗浴池。纳什正神神秘秘的望着窗外,小孩子一直放在水中,差点就被呛死了。
作为一个母亲,孩子是西德不能触碰的底线,把孩子送到母亲那里后,她还是回到了纳什身边。她有想过将纳什再次送到医院去,可最终还是屈服了。
她对纳什说:“说不定能让你从梦中醒来的东西不在脑里,而在心里。”她将纳什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感受脉搏的跳动,让他感受什么是真实。
二个月后,纳什重新回到了普林斯顿图书馆理员的职位。这个过程中,查尔斯,威廉,玛西这三个幻想的对象仍会出现,可纳什已经能够不受心魔控制了,与他们和平相处。
1978年10月,纳什开始在图书馆跟感兴趣的学生讲解自己的理论;1994年3月,纳什重回教师的职位并获得了学生的喜爱。也正是在这一年,纳什被确定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并获得了象征荣誉的钢笔;1994年12月纳什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部电影看完后,始终有几个令我困惑的地方一直在脑袋周围打转,首先就是纳什博士脑海中幻想出来的三个人物,他们的出现究竟代表了什么呢?
第一个人物就是查尔斯,他那放荡不羁的舍友,没有顾忌,无忧无虑。纳什恰恰相反,他性格木纳,每天都被各种压力充斥着,他没有生活,也没有朋友。查尔斯的出现就是为了弥补纳什心理所缺失的那部分友谊,那份关心和安慰。
查尔斯第一次出现是在纳什受到约翰的语言侮辱而压抑住情绪埋头学习时,纳什的情绪需要释放。于是在和查尔斯共饮的过程中,压抑在心底的自卑情绪终于倾吐出来了。
也正是因为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绪,让纳什渴望成功,渴望通过独创性理论的构建来证明自己,这是显示他独一无二的方式。于是,第二个幻想人物,美国国防部高官威廉在纳什沉浸在为五角大楼成功破译俄军密码的喜悦中出现了。
他越渴望成功,越想为国效力,威廉对纳什的控制也越强。在幻想中,纳什博士因为为威廉提供情报而经历了枪战。在这之后,整个人变得神经质而敏感。他很难逃脱威廉的掌控,似乎变成了一个被训化的士兵。
玛希,第三个幻想人物是在纳什博士去哈佛告知查尔斯自己的喜讯时出现的。希玛在幻想中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在快乐的玩耍,在学校草坪里撒欢儿,在纳什家里安静的玩玩具,主动与上课时的纳什打招呼…
即便妈妈去世,被爸爸抛弃的玛希依旧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爱。这是纳什所希望拥有的,恰好也映射出来纳什小时候的含蓄、内敛和内心的脆弱。
幻想和现实可能仅仅是一线之隔,而突破这个屏障的又是什么呢?那只有爱,爱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结。爱是从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它倾注了一个人的心力,它是真真切切的,它也是穿越幻想,回归真实的一把钥匙。
正是西德对纳什的爱,让纳什从孤独的自我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对幻想人物的第一次反击。纳什开始听从自己的内心,他和西德结婚了,即便是威廉所不同意的。
纳什和西德的孩子出生了,纳什觉得自己有必要从为威廉效力的高风险工作中脱离出来。这一次纳什与威廉直面对视,虽然最后仍旧失败了,可这对纳什认清幻想中的人物埋下了伏笔。
在纳什精神分裂的治疗期间,西德仍旧默默守护,这一守便是10年。虽然纳什的症状没有完全好转,可西德依旧抱有信心。在这期间,西德也不是没有抱怨,可一想到自己的孩子,也就熬过来了。
日后在居家疗养中,纳什看似好转的病情在雨夜给孩子洗澡的过程中又爆发了。结果就是孩子被送到了姥姥家,西德留下来陪纳什。西德相信奇迹,她相信自己的爱能够让纳什重回真实的世界。
20多年过去了,纳什在西德的悉心照料和关怀下,终于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纳什如往常一样在图书馆上班时,一位同学找他帮忙讲解知识。纳什看他没有吃饭,主动将妻子为他准备的蛋黄酱分享给那位同学吃。
那一刻,我的内心百感交集。这是怎样的坚守和爱才能让一个封闭了大半生的人打开心扉,去接纳和分享真实的世界。西德做到了,真的做到了,她确实用爱创造了奇迹,弥合了现实与幻想的鸿沟。在这之后,纳什已经能够与幻想和平相处了。
最后我想用纳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一段话作结: “我一直相信数字、方程式和逻辑。因为它们总是为我指引真理。但在追求了一生的真理之后,我问自己,什么是真正的逻辑?真理又是有谁来决定?对于这些问题的思索让我经历了从生理上到精神上再到幻觉上的洗礼。最终,我还是回到了现实中,我找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在爱的支持下,任何逻辑关系和真理都会被发掘。今晚,我能在站在这里领奖都是因为你,你不离不弃的陪伴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你就是我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