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清风初起的浅秋,出城玩一天。
吃完早饭,打车到邢西车站,随意找一个开往紫金山方向的车。
刚刚落座上来一位老者,因为没有带零钱,和司机争吵了起来。
司机:请投币。
老者:我没有零钱,给找一下吧。
司机:都是自己带零钱,司机不能找钱。
老者:为什么?
说着,带了情绪,要急了。
司机:这是公司的规定。
这时,老者嗓门大了,扁着头嚷了起来:“什么规定,没有零钱就不让坐车啦?”
司机说:“我也没办法啊。”
言语之间,双方都激动起来。
老者说:“这是服务不到位。你怎么,还想打我呀!”
“请你下车!”
就这样僵持不下,几个人劝老者息怒,基本不听劝。随后,车上有几位乘客也加入了劝架中,有的还给换零钱,但那位老者似乎觉得自己说得是公理,硬嚷着让大家评评理。
其实,司机和每位上车的乘客说话时,都是那种出门时挨过老婆骂的那种状态,遇上不懂乘车规则却要讨个说法的,定然是各不相让了。
真是的,对于司机来说,自己的服务沟通能力太差,源自于缺少爱;对于老者,只能说,年龄不是成熟的标志,不能倚老卖老,事事较真,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也许是参与读书会多了,在书香里浸染久了,看到这些噪杂,产生一种逃离的感觉。
我家老外,可能也是受不了这种暴力语言,忽然大声嚷到:“别吵了,我都受不了啦!”
无奈之下,司机拨打电话叫来管理人员,安慰了老者。司机甩手下车,几个乘客也提出要求换了司机。
那么,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呢?语言暴力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的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或威力,却忽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不过很快,车子驶出市区,有了阳光和清风,车上有了欢声笑语。因为走的是自行车大赛的路线,路两旁的绿树红花明媚秀丽,还醒目看到山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字,欣然感受到周边环境的变化。
车中的乘客除了几个是回山里的老家,多数是趁周末出来游玩的。话语间,交流着旅游的乐趣。特别是,一些年长者分享着随心所欲的山里游,他们说,无论哪个点下车就够玩上一天了。
不过,趁坐车的空档,在我脑子里还是引出一本书来——《非暴力沟通》。生活中,太需要倾听和沟通了,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啊!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在书中说:“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然而,生活中我们难以避免来自周围的暴力言语,或者遇到突发状况。但是,如果我们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就会在头脑中植入一个让你变得温和的概念,即“非暴力沟通”。比如,今天的事件中,完全可以选择使用非暴力沟通不去伤害,促成双方理解。也可以选择爱的言语取代指责、嘲讽、谩骂等暴力语言。并且,不再条件反射一般粗暴地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愿望,就会打开爱的窗户。
孟子所言:“人皆可以为尧舜”!
但我们不是圣人是凡人,在生气时我们天然地就会埋怨、批评、指责、挖苦、嘲笑他人,有时候甚至将这个作为“勇敢”的标签,但你会发现如果这样,你就会把自己的生活给搞砸了。
沟通是有技巧的。《非暴力沟通》真值得推广阅读,即便只记住这个简单的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就可以在关键时刻套用一下,避免语言的暴力或争斗……
还是山里的空气清新,我们信游在小溪和山岗,沐浴着阳光,随手摘几颗野果,小孩子们捡起石头在水里溅起水泡,脱鞋淌水,嬉戏,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