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妈妈我为什么要自杀》中我反复强调了母亲和母亲形象(symbolic mother)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决定性的重要性。写完《妈妈我为什么要自杀》后,我觉得与孩子成长相关的自杀因素还没有完全讲完。克莱茵和后期克莱茵(Klein)学派强调的是母婴关系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妈妈我为什么要自杀》中,我所真正想要点明的是一个好母亲功能(母亲功能是好母亲的象征,不一定是母亲本人,世间存在着具有好母亲功能的父亲)在孩子情感成长中的重要性和当代家庭中这个好母亲形象的丧失。
读者可能会好奇:“那么父亲和父亲形象在自杀的成因里起到多大的重要性呢?”在这篇短文里,我想来分析一下父亲功能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和过度严厉父亲形象作为导致自杀不可忽略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父亲功能?克莱茵和她“儿子”比昂(Bion)没怎么讲。父亲功能其实可以被理解为弗洛伊德(Freud)所说的超我(superego)。弗洛伊德在讲超我的时候着重谈了超我在自我结构(structural model)中的重要性(这里说的自我结构是人人都知道的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而我想讲的是这个超我在孩子成长客体关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基于在《妈妈我什么要自杀》中谈到的比昂在母婴关系中的共生(symbiotic)和寄生(parasitic)关系,我想把比昂这个概念移植到父亲功能的超我象征上。
首先我来讲一讲什么是一个坏的,破坏性的寄生性超我(parasitic superego)。超我本身是一个严厉的父亲形象。在客体关系中,超我可以被理解为父亲部分客体(part father object)。所谓部分客体就是一个片面的,偏执的象征。比如我在《妈妈我为什么要自杀》中谈到的象征性母亲(symbolic mother)就是一个母亲部分客体(part mother object)。寄生性超我是一个野蛮的(savage superego),残酷的自我约束的父亲形象。在孩子和父母关系中,超我或父亲象征是孩子在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元素。但是往往在当代家庭里,这个父亲象征变得过度野蛮。最典型的一个例子:逼迫孩子学习。当代家庭的父母不但会逼迫孩子每天过量读书,读的什么内容还要严加逼迫。这个例子就是一个野蛮超我。过度强迫性的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扮演的是一个无情的阉割象征(symbolic castration)。他们阉割了孩子的自发的,对世界的兴趣。有些孩子喜欢数理化,有些孩子喜欢文学,有些孩子天生就想出人头地,有些孩子喜欢平平淡淡的人生,有些孩子善于人际交往,有些孩子喜爱独处。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人类情感多样化。但是这个多样化被这个严厉超我/野蛮的父亲象征所阉割了。一个温文尔雅,热爱文学的孩子被父母强迫去学数理化,被逼迫和理科生恶性竞争。那么到头来,这些孩子内化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形象呢?答案是一个极度野蛮,残酷的父亲形象。说得通俗一点,小时候被父母强迫,长大后因被习惯性强迫而强迫自己。一个内化的残酷父亲象征告诉孩子是:生命的意义在我出人头地,在于事业成功,在于权利金钱,在于追求绝对的完美。这个残酷父亲所说的话背后的隐含含义是:如果不成功,没钱权,没有达到完美无缺,生命就没有意义。首先孩子对世界自发兴趣和对生命本身的热爱被这个残酷父亲象征所磨灭了。然后这个野蛮的父亲象征告诉情感迷茫的孩子人生的意义在于完美的功利索取。那么我们想想,当这个孩子长大遇到人生挫折时,当很努力却得不到功利满足时,他/她还会觉得自己生命有意义吗?她/他离了结这个无意义的生命还有多远?严厉的父亲象征在孩子心里注入了一个极其强烈,无法抗拒的愧疚感。愧疚的是什么?愧疚的是无法满足野蛮父亲的完满功利索求。更愧疚的是无法保护对世界和对生命本身的自发兴趣和热爱。再加上我在《妈妈我为什么要自杀》中谈到的那个爱自己的母亲功能的丧失,这个无法承受的内疚最终就导致了自身和它的同归于尽。
父亲象征/超我在孩子对社会的适应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遵守法律,自律,遵守道德原则都是父亲形象给孩子带来的。孩子人格问题不在于父亲象征本身,而在于父亲/母亲象征的失衡和融合失败。这个严厉的父亲必须要有一个慈爱的母亲来平衡。孩子多次考试失败,父亲会督促他/她继续努力。而母亲会告诉他/她即使他/她是不成功的,妈妈还是永远爱你。妈妈爱你不是因为你是事业功利成功的,妈妈爱你因为你的生命本身是有意义的(别忘记,我所说的是父亲,母亲功能与象征,不是有血有肉的父母)。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这两股力量会不断抗争,最终会互相融合。这个被母亲功能抗衡的父亲象征就是我想命名的共生性超我(symbiotic superego)。融合后的父母象征不再是有时绝对严厉有时绝对爱。而是无时不刻地,同时地拥有着无条件爱自己的能力和对自己人生的目标(事业功利目标)。这个道理在中国的阴阳哲学里早就有了。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阳之道在于和,和前必有争。只是很多人还没有看到阴阳在孩子心理成长中的应用。我所看到的当代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有两个严厉的父亲而没有慈爱的母亲。换句话说,阳盛阴衰。
备注:本文已在中英防抄袭搜索引擎备份。未经作者允许,请勿抄袭或摘抄。如果文笔不够通俗,欢迎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