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还不打算要孩子吗?”
“再等等,我老公也不着急,你呢,想要二胎吗?”
“暂时没这打算,家里那个小魔王够闹了,周末又要去海洋馆玩。”
“海洋馆?还不如去新开的山水乐园,有优惠活动呢?”
“是吗,哪里哪里,我带老公一起去!”
... ...
在职培训开始前,好久没有聚在一起的同事聚在一起闲聊,满篇的“老公孩子”,热火朝天,剩下我和心萍两个单身面面相觑,几次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
这种感觉就像刚到东北时,寝室其余的东北室友一起聊天,不经意夹杂着方言、说着她们那边的生活习惯,我也是这般无所适从,假装听懂的陪她们哈哈大笑。
那个提出山水乐园的是倩倩,爽朗俏丽的重庆妹子。
她与老公相识于大学,她大一,他是大三学长。毕业后就嫁来了夫家所在的S城。
爱情的奇迹。同事间都这么艳羡的说。
是倩倩主动来结实的我,她不知从哪里看到了我手写版的入职介绍,大赞字好,非要同我做朋友。随后风风火火加了微信,闯进了我的世界。
当时还有两个好友一起,我们四人结成了四朵金花。午休或晚间常常一起逛街吃饭,消磨时光。
很快倩倩的婚礼如期举行,婚后搬去了位于郊区的新居。已婚小妇人自是和单身不同,几次邀约她抽不出时间,就慢慢地疏远了,金花只剩下三朵。
待在职培训见到她,她已然融入其他已婚同事,张口闭口老公和小孩。她正在备孕。
这很奇怪,却又很自然。单身和已婚是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愁”,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单身可以随心所欲的四处浪,任性买买买,一旦结婚就忽然贤惠的精打细算起来。
单身时候感情亲密的伙伴,也抵不过婚姻这个拦路虎。再相见,连话题都隔着无法跨越的沟壑。
02
大学的时候,为了融入东北圈子的氛围,我努力记住室友的方言字句,像学英语一样,大着胆子在聊天时候说。开始大家都笑了,笑过之后友好的继续教我说。不出一个月,我学会了东北腔,不用再局促不安的小心维护聊天的氛围了。
现在的问题比当初难多了,不是学一学就可以消除“排挤感”。
我缺的是一个老公和一个孩子,孩子暂时看起来还不是必须的。
若是为了这聊天时候的一点不自在,就匆匆去找个老公,似乎又有点小题大做。
知乎里有个提问:身边的同学朋友都结婚生子了,只有自己还单身是什么体验?
有个高票回答说:就像小时候做考卷,开始大家各做各的的,一旦有人开始交卷,心里就会咯噔紧张一下,交卷的人越多越着急,最后自己也就草草的交卷了。
一语中的。
大学寝室群我们八个感情甚好,只有我是南方人,毕业后因为工作散落在全国各地。
近两年,在微信群里渐渐分成了“已婚派”和“单身派”。已婚派理所应当的霸占大群,往里面天天晒娃刷育儿经,有时候还分享下驭夫术。单身派就可怜多了,偷摸的自己开了个小群,还时不时需在大群里谄媚的点赞夸宝宝可爱。
某次,寝室老大刷了一天自己娃的照片,向来直爽的老四忍不住了,在小群里用东北话吐槽,“烦不烦,小孩子拍来拍去还不就那样,也不是专业摄影拍的,传这么多干啥玩意!”
可不是,好像她们嫁了人,生了孩子,整个人就抖起来了。
大群俨然是一个年轻妈妈育儿交流群了,少女时期热烈讨论的打扮、偶像、充实自身等话题,羞得都不好意思露面,只能在小群里形迹可疑的闪现。
03
尽管愤愤,这样的现象极其普遍。结了婚的自发形成联盟,单身的只能抱团取暖。
在单身和结婚上,社会永远偏向后者。
有时候,已婚联盟会伸出友谊之手,邀请你加入她们,“我有个同学,挺不错的,也单身呢,要不介绍你们认识?”
先不说合不合适,光是你的态度,就够伤脑经:拒绝吧,弗了朋友的好意,对方肯定会觉得你古怪,有人竟会拒绝脱单?同意吧,接下来一系列相亲遇到的烦恼很有可能又将上演一遍。
和已婚的同学朋友有“代沟”,不光我们自己感受到了,有些家长还会阻止你们继续来往。
我的一个好友嘉利,她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密友。由于住得近,就算是两人都参加工作了,晚上还经常待在一块。
去年九月,密友结婚,嘉利是毫无悬念的首席伴娘。
婚后,嘉利依旧常常去找密友,密友倒是没有过多家庭琐事,依旧常来常往,可是嘉利的父母有意见了。
她已经结婚了,有自己的家庭,要忙的事情多,你也该定定心,早点找个男朋友了。嘉利父母苦口婆心。
嘉利委屈的无处可说。
曾经两个密不可分的闺蜜,突然一人结了婚,另一个就突兀。身边一时间跳出很多亲戚朋友,催促着快些安定下来,要求不要那么高,心气不要那么傲。
04
我们给自己鼓劲,人生又不是考试,交卷早不代表答得好。可是面对日益疏远的好友,面对无孔不入的催婚大军,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心里难免会落寞。
最可怕的是,当好友说的话越来越像你的父母亲戚,甚至在有天,不顾你意愿地为你牵媒拉线,你发现再也回不到当初。
必须承认,结了婚的朋友同学,和我们的关系的确不一样了。我们也明白,另一半的出现,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的友情。我们的关系还是那么亲密,只是遇到事情时,不能再不分白天黑色的打电话过去,因为她们进入了生命的新历程。
产生话题上的隔阂,让我们有种被排挤感,不是她们的本意。对于婚后的生活,她们也是茫然无措,本能地依赖有经验者或同等经历的人。身处围墙之外的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不同阶段的人,面对不同的难题。
理性看待,积极面对。相伴一场,人来人往,只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