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增强企业开放数据意愿、激活数据价值是重要一环。在“数据二十条”提出“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后,2023年在财会领域连续出台《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与《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2024年1月1日起,数据资源将被视为一种资产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以报表子项目的形式单独列示。
数据资产入表的推进,需要经历数据资源化、资源产品化、产品资产化的三个步骤,从而激发万亿数据要素市场活力。与此同时,基于数据资产的创新应用也正在加速,如数据资产增信、转让、出资、质押融资、保理、信托、保险、资产证券化等。
但数据资产化依然存在诸多难题待解,一方面,对企业而言,数据资源的成本定价、核算计量时点认定、后续摊销方法、集团与子公司等等会计处理相对复杂;另一方面对创新融资模式的金融机构而言,也需要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这些都有待2024年数据资产入表实践落地后进一步实现探索与突破。
从会计角度来看,数据资产入表是对企业的鼓励与支持,不过目前需要法律与配套制度的设计,来支撑、厘清破解其中的痛点与难点。首先,数据资产入表仅作为数据价值流通认可的一大节点,其法律含义还有待研究。第二,如何评判入表数据资产的价值与权属,特别是当数据资源来自外部时,如何评估数据来源也至关重要。第三,目前部分地市的数据交易机构在为数据资产入表进行制度和规则落实工作,但如何处理税收与内部数据资产凭证发放以及后端入表问题的关系,是接下来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个别企业可能存在数据资产虚假入表、重复入表的风险,这对监管能力与风险识别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期待政府积极建设相关基础设施,来保障数据资源的流通交易,并实现整个价值链条的可信。
数据资产入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企业本身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数据资产入表使得公司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和披露其数据资产价值,这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通过充分披露数据资产,公司可以更好地展现其潜在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信任度。另外,数据资产入表也对公司的内部管理和决策产生影响。通过对数据资产的评估和管理,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数据资源,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风险管理。在金融机构方面,数据资产入表的创新应用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利用数据资产入表的信息,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和管理,提高风险预警和应对能力;个性化金融服务,通过对客户数据资产的评估和分析,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数据资产融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企业的数据资产作为抵押,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方式;数据资产交易和证券化:金融机构可以将数据资产进行交易和证券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业务领域。总的来说,数据资产入表对公司和金融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其带来更加准确、透明和创新的发展。
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加速推进,而近期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数据要素x行动”,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标准指导,加快数据资产入表的进程。其次,“数据要素x行动”是以场景驱动的,将促进企业数据资产的盘活和基于场景的应用价值提升。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数据资产,基于业务痛点挖掘其潜在价值,“以用促建”实现数据的增值和创新应用,用数据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此外,数据要素x行动还将推动企业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确保企业数据资产的安全性和可信度,这将有助于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长治久安,行稳致远。
展望未来,2024年数据资产的价值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这样会倒逼企业加强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和数据资源管理,用数据赋能业务。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成为关键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