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公主病了,她娇憨地告诉国王,如果她能拥有月亮,病就会好。国王立刻召集全国的聪明智士,要他们想办法拿月亮。
总理大臣说:“它远在三万五千里外,比公主的房间还大,而且是由熔化的铜所做成的。”
魔法师说:“它有十五万里远,用绿奶酪做的,而且整整是皇宫的两倍大。”
数学家说:“月亮远在三万里外,又圆又平像个钱币,有半个王国大,还被粘在天上,不可能有人能拿下它。”
国王又烦又气,只好叫宫廷小丑来弹琴给他解闷。小丑问明一切后,得到了一个结论:如果这些有学问的人说得都对,那么月亮的大小一定和每个人想的一样大、一样远。 所以当务之急便是要弄清楚小公主心目中的月亮到底有多大、多远。
于是,小丑到公主房里探望公主,并顺口问公主 ,“月亮有多大?”“大概比我拇指的指甲小一点吧!因为我只要把拇指的指甲对着月亮就可以把它遮住了。”公主说。 “那么有多远呢?”“不会比窗外的那棵大树高! 因为有时候它会卡在树梢间。” “用什么做的呢?”“当然是金子!”公主斩钉截铁地回答。 比拇指指甲还要小、比树还要矮,用金子做的月亮当然容易拿啦!小丑立刻找金匠打了个小月亮、穿上金链子,给公主当项链,公主好高兴,第二天病就好了。
思考:
人们较少关注顾客的真实需求,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结果不论多么努力,效果总是不好。而沟通才是掌握顾客的心理的最好方法。另外,选择好沟通的内容也十分重要,沟通内容选择好了,才能直入主题,简洁高效。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跳出思维定势。一提到月亮,我们想到的就是真实的月亮,那些总理大臣、数学家和魔法师都陷入了思维定势。只有小丑搞清楚小公主只想要一个小金月亮。
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有这种无效的沟通。
“我妈妈不同意我去其他城市发展……”
“噢~你是成年人了,坚持自己!”
“我这个周末要加班……”
“辞了辞了!对自己这么苛刻干嘛?”
这些对话是不是也很眼熟呢?并没有了解清晰的状况、为了回应而回应,随便地提出解决方案……看似我们在与对方认真谈话,但这并不属于有效沟通。有效沟通始于准确的聆听。
我们来看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错误的沟通方式—— 自传式回应
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有没有上述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常发病——自传式回应,它的主要症状有这么四种:
价值判断——表示肯定或否定。不听对方具体内容,上来就表达反对或者赞同。
追根究底——依据自己的立场,探究别人的隐私。不停的问“为什么”。
好为人师——以个人生活经验指导他人。太爱了讲大道理。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动机判断别人的。完全从自己的经验考虑,没从别人经验考虑。
正确的沟通方式——移情式聆听
我们应该知道,即便听取他人的可行意见是一种理智的做法,但是好建议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容易让人接受……比如给予建议者的态度、建议本身的实施难度、接收方的心情等都会对此造成影响。
——只要我们将自己代入接收方的角色想一想,就会发现此言不虚。
移情式聆听,就是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那么我们该如何沟通呢?
心灵沟通:沟通过程中,我们要用心。
微笑: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微笑。
真诚表达:沟通过程中,我们要真诚表达,不能虚伪。
聆听:沟通过程中,我们要多用耳朵,聆听别人的感受。
目光交流:沟通过程中,双方要保持目光交流。
记录:沟通过程中,可以用纸笔或录音笔等记录。
记住,沟通时,真心站在对方立场上,先倾听,说出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判断,最后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