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林如海没给林黛玉留下任何遗产,因为林家是真穷
《红楼梦》越到现在争议越大,很多是时代意识偏差造成。有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当时天经地义,现在却并不被理解。比如贾家和林家谁根基深的问题。这在当时不是问题。一个家族的根基底蕴直接看祖辈传承和现世荣华就看出来了。对比贾家和林家,自然贾家更胜一筹,贾家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只是比较贾家突然崛起,林家在家风绵长这一点要优于贾家,可惜,五世而绝!这不需要多说。
关于林家最大的争议是否依然富贵?林如海是否有三二百万的家产留给林黛玉,这是个问题。就像刘姥姥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林家虽然不如贾家富贵,真说一穷二白不可能。但要说能有三两百万银子,更是不可能的。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装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林家是侯爵之家,类似史家。袭爵只有三代。到了林如海的父亲那一代,皇恩多袭了一代。四代侯爵看似富贵以及,但事实并非如此。以四大家族为例,贾家三世而穷,史家三世而穷,薛家没爵位,有富贵,同样三世,到了薛蟠第四世已经穷了下来。只有有实职的王家,靠着实际的官职和权利,还在蒸蒸日上。这说明一点,爵位高低,甚至袭爵几世不能保证就一定富贵。尤其随着爵位延续递降,俸禄递降,在没有实权职位的情况,光靠俸禄,是难以支撑的。
贾珍对尤氏道: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早关了来,给那边老太太见过,置了祖宗的供,上领皇上的恩,下则是托祖宗的福。咱们哪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又体面,又是沾恩锡福的。除咱们这样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真正皇恩浩大,想得周到。
贾珍说的清楚,不是世袭之家就富贵,除了贾家这样一两家(也就是爵位高)大多世袭人家都是穷官。需要靠皇帝赏赐才可以上供过年。林如海家虽然也是列侯,但显然比不上贾家,甚至连史家都不如。到了林如海一代,更是一段时间没有爵位可以承袭。完全靠曾经家底支撑。史家穷得开源节流,自己做衣服了。林家会如何?别忘了林家更是多袭了一代。看似恩宠,其实每年领的那点死工资,与其说是皇帝恩典,不如说变相不给林家提前一代中兴的机会,让他们再穷一点。世袭的爵位是无法捞到钱的,只有实际职位,才有可能得到益处。所以,林如海在当巡盐御史前,林家不说一穷二白,可也家底有限,这从四大家族以及贾珍过年的言辞得到了作证。
第一代爵位有实权有职位,家族靠这个兴起富贵。第二代就可能降了爵,降了工资,又失去实权。第三代更是只有再降的爵位,再降的工资,没有实权。靠爵位死工资活着,如何能富贵?
林家可以肯定在林如海做巡盐御史前是没什么富贵可言的。贾家之所以与林家联姻,主要看中林家书香世家的清贵以及林如海个人的前途。事实证明,贾家眼光不错。林如海最终科举高中探花郎,先做了皇帝秘书兰台寺大夫,继而成为富得流油的巡盐御史。
巡盐御史是肥缺,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林如海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没钱。但是这也有例外,比方,林家要富贵的前提,是林如海必须是个贪官。不然他的钱从何而来?工资虽比别人高,到底也到不了一年十万两。就算十万两,林如海在巡盐御史位置上也最多做了五六年,刨除花费能剩多少?
林如海是贪官还是清官,原文没写。但林如海在巡盐御史任上,先后死了儿子,死了妻子,自己最后又死了。林家断子绝孙,就剩个女儿林黛玉,不过一份嫁妆。古人的观念,使得林如海完全没有必要做一个贪官。不具备贪污的动机。所以我认为林如海是个清官。这一点,林如海死后,作者有意提到林黛玉拉回来很多古籍而不是金银古玩可以佐证,林家的财富是这些书籍,不是金银古玩!
综上,以常理论,林家无论如何都不是富贵之家。林黛玉在家除了两个伴读也没有前呼后拥的丫头婆子也可以看出林家的家境。至于只带了老的老,小的小的两个得用之人,更能证明林家的不富裕。毕竟真有好的绝不会带坏的。
林家不会穷的一干二净,但也不是富贵之家。贾琏说的再发三二百万财绝对和林家无关,林家也绝不可能有那么多钱。对林家世袭爵位就有钱,或者林如海是巡盐御史就有钱的判断是不准确和有失偏颇的。以文中行文暗示,林黛玉的遗产,极可能就是母亲贾敏留下的一点嫁妆。所以她说自己一无所有,吃用都是贾家的,是实情。
【文/君笺雅侃红楼】
如果您想点赞,也烦请点击关注下作者^_^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工笔红楼梦·清·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