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观照了下自己写书评的状态,发现若是所读之书不能让我看到另一个维度的世界,那么我可能会看完,却决无意为其写书评;若是很喜欢所读之书,但自己却无法实践应用于现实之中来体悟,便很难写出自己心动的书评,那么此时只有在交作业的deadline时刻,强行而为之,有时可以突破,有时依旧糟糕。真不知,当人的状态稳定是何感觉,哈哈~上月经善人提点,再仔细看看自己写的书评,却不如人意,这月再评做尝试~
再看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至高的善若水,水为善而不别有所图,处恶而不多加抱怨,想来善恶相伴,能安心自得,却不够完全融为一体,故接近于道?水之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避高驱下安处卑下之地,心若深渊容天下,润泽万物广施仁,水滴石穿誓必达,涤净群秽平高下,随事异形畅无阻,动静有节抵要害。“夫唯不争,故无尤。”做好自己,无争便无忧。世间多少怨气来自有所求的付出,世间多少纷扰来自无止尽争夺,但各安其位终归像是空话,至少看自己就觉得真的做不到,又有何怨他人,仅能付出自己所愿的,在付出的当下了结,不带过去,不带未来,清爽自在。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总言之,盛极而衰,物极必反,不知足必自累。然近来觉得追求极致的过程也是一种极大的美好,而不能只因为看到了置顶易落而假装自己安于现状,只是总记得点到为止,无有其实无异,总可切换,浑然天成之境界可能还是俗人难达吧~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借由一系列的反问,叙述圣人如何达道。能否达到形身合一?能否理顺气息以致内心柔软赤诚如婴儿?能否在摒弃杂念深入关照内心时依旧没有瑕疵?能否做到无所作为地爱护百姓治理国家?(常觉得正如亲人之爱,有时爱之深成了责之切,有时因关心而为了乱,有为有时不如无为地陪伴,静看其成长)能否在打开天赋感官可体会 “快感”之时回归安静保守?能否在看透一切之时不利用智巧?“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达道,是神奇的德,只因其无主,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不占有,不自恃,不掌控,拥有这种令人觉得一切似乎皆自然之至、不知所来的德,怎不是神奇的德,怎不达道呢?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三十根木条聚集于车轴形成车轮时,车轴轴心需为空,才能给横木空间,连接两边车轮,才有了可行的车;做器具,内部被挖空了,才能成有用的可载物的器具;造房子,留门窗,留空心,才有了可住的房。无物,无以造物,有物,无法虚心,均无功用,只有在有与无的配合之下,才能真正彰显物的功用,有无浑然一体,岂非道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