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匀 张宇祥
“第一书记制度还是要坚持,脱贫之后乡村全面振兴任务同样繁重,这方面还是要加强。”这一重要指示,为持续推进第一书记制度提供了根本遵循。从2015年该制度在全国层面部署推动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第一书记制度是精准扶贫理念的生动实践。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选派第一书记驻村,为实现“因村派人精准”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脱贫攻坚战中,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与众多基层干部并肩作战,成为扶贫一线的中坚力量。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这些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他的殷切关怀给予了第一书记们强大的精神动力,干群齐心协力,最终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乡村全面振兴任务艰巨,继续选派第一书记,能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第一书记制度是夯实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举措。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部分农村地区党组织软弱涣散,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稳定。选派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第一书记驻村,为这些党建薄弱村庄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第一书记们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强班子建设,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在他们的努力下,曾经软弱涣散的党组织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更加紧密融洽。
第一书记制度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乡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为干部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广大第一书记在驻村期间,深入了解“三农”工作,从一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感,到最后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党的群众路线,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同时,第一书记们积极协助村级党组织开展工作,与村组干部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为农村地区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许多第一书记在驻村期满后,带着满满的收获奔赴新的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深刻领会坚持第一书记制度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第一书记选派机制,强化管理与保障,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兴村富民、强基固本、锤炼队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第一书记制度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持续绽放光芒,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