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传》读后感
从我们牙牙学语时就开始背诵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背诵李白的《静夜思》。距我们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李白何以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读完《李白传》,我从中找到了答案。
李白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就像太白金星下凡。他从小就天资聪颖、见识不凡、过目不忘。“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说的就是李白。贺知章初见李白时也大惊曰:‘子谪仙人也’,因解金龟,换酒为乐。他时常头戴莲冠,身穿紫色对襟长袍,脚踩云履,腰佩宝剑,颇有仙人之姿。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他也曾寻仙访道,归隐山林,道家仙人元丹丘是他的好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谈道饮酒。他就如天上的明星一样闪闪发光、耀眼夺目。
李白的浪漫就如蔚蓝天幕下的悠悠白云,就如雨后的彩虹悬挂天际,就如初升的太阳气势雄浑。李白的浪漫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朝如青丝暮成雪”,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人生得意须尽欢”,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李白的浪漫总能带给我们想象、带给我们解脱,带给我们自信,带给我们力量,带给我们洒脱。
李白对建功立业的执着就如磐石一样无法转移。尽管前方冰塞川、雪满山,但是他对官场的执着从未放弃,他坚信终有一天他会“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二十五岁辞亲远游,仗剑天涯,干谒权臣,虽具有满腹才华,无奈因出身处处碰壁。他写下一首又一首诗歌,他的才华也终被大家知晓,终于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可惜他只是个翰林待诏,随时供帝王赏玩写诗的翰林。他不愿以这样的方式建功立业,终因他的狂放不羁得罪权贵,被赐金放还。
李白的浪漫、李白的执着、李白的豪放、李白的自由,李白的侠义走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也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他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也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寄托。他寄托着我们对精神绝对自由的永恒向往——如同那‘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他象征着对个体价值与尊严的执着坚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呐喊穿越千年仍振聋发聩;他展现着在理想幻灭后依然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生命韧性;他更以其‘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骨与‘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塑造了一个融仙气、侠气、才气、傲气于一体的独特人格典范。正是这仙凡交织的传奇人生,理想与现实碰撞的耀眼光芒,以及那登峰造极、直指人心的诗歌艺术,让这位一千三百年前的‘谪仙人’,不仅如太白金星般俯瞰着芸芸众生,更如同一盏不灭的心灯,永恒地照亮着每一个渴望自由、追求真我的灵魂。
通过这样的补充和深化,文章的思想深度和说服力会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