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生活、情感、形式在假定的虚拟中统一起来的。也就是说,艺术形象有三个因素:客观生活、主观情感、艺术形式。就是莱辛说的:艺术是“逼真的幻觉”,艺术与真有关系,也与假有关系。艺术源于真实的生活,但是,艺术又是情感想象的变异。在想象中,真实性和假定性结合起来。
艺术离不开生活,艺术也不是生活的照相机。正因为如此,考证武松打虎的科学性,纠结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违反交通规则……就会让人觉得有点“跑偏”了。忽略了生活与艺术的区别,而是把它们等同起来。
真实和假定是艺术的两个极端。想起电视剧《红楼梦》,陈晓旭进入林黛玉的世界,与角色融为一体,就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主张表演应该绝对真实的体现吧?中国戏曲,则是“艺术是假定”的体现,戏曲中程式化的表演,使观众能够明显意识到自己看到的是“表演”,而不是真实的生活。
假定与想象非常重要,不是所有的假定与想象都有价值,“只有出奇制胜的想象,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广阔天地的想象,新异的想象,才有真正的艺术价值。”好的诗,能够打动人,具有感发力量,正因为如此吧?
作者提出,有了假定,才有想象的自由。衡量假定性的层次是:能否为艺术的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提供解放的空间。但是,假定性也不是绝对的假,生活的形式是假的,表现的人情是真的。猪八戒、米老鼠……个个虚拟的形象深入人心,大受欢迎,是因为这些形象,表现了真实的人情人性。
真实和假定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假的不行,完全是真的也不行,真和假结合的时候,要达到比真实更真实,更艺术的一种假定。
真和假不不平衡,促进艺术的发展。作者认为,中国从神话故事寓言到志人小说到传奇小说到现实小说,就是假定性递减,真实性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