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投射理论中有一句金句叫“所有你排斥的,都是你需要学习的。”乍一听,会引来众多非议。因为有的人会说,“我就是讨厌那个人矫情;我就是排斥这种抱大腿讨好的做事方式······”其实在进入职场的初期,我本人也不认同这句话的观点,因为觉得如果非要去学习自己所排斥的人或事,就会觉得自己不再是自己了。
但是经过7、8年的工作实践的洗礼,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新的认识。其实在自己年轻气盛时所列举的排斥对象的理由,都只是自己曾经无法走出舒适区域的借口。这让我想起曾经有一本风靡中国的成功学舞台上的书籍《No Excuses!没有借口》,介绍了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以及训练军官的核心理念。以前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懒癌晚期患者,找过无数次类似的理由宽容自己,也导致了自己的舒适区越来越坚固。直到今天我看完简书一哥彭小六所写的两本书《让未来现在就来》《颠覆平庸》之后,我才貌似找到了治疗的方法和途径。
今天我要拆这本书《让未来现在就来——成为高效能的行动派》,虽然我不是像六哥一样的拆书专家,但是对于运用六哥所总结的阅读的方式和态度,来读本书,感受变化还是颇丰。
变化一:第一次阅读本书,我只选择跳读以下黄色荧光笔标注的章节
对于自己这次的飞跃,用六哥的话讲,阅读就是要有“国王的心态”,书籍都是你的臣子与仆人,你让它往东,它不敢往西。喜欢它就让它从书架上下来服侍你,不喜欢就让它滚回书架上去。(PS:学六哥说话的口气,感觉还蛮爽的,嘿嘿!)
因为有了当下清晰的目标——我就是要提高阅读与工作效率,所以就像之前阅读《断舍离》时学到的态度:做物品的主人,用当下的物品是否是你所需要,且能用得上的标准去寻找方法论。阅读也是如此,如果你想翻身做主人,就要明白当下所读的文字是否能解决你所困惑的实际问题。没有被阅读的文字就让它先静静的躺着,等候你的再次召唤。让自己能抛弃从头读到尾的旧有阅读传统,实属不易,但也不会因为有没读到的细节而惴惴不安。每一段文字有了目标针对性后,就让自己的阅读体验朝着“更快、更轻、更有价值感”而迈进。
变化二:所有你排斥的,都是你需要学习的
前几天有个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90后小伙伴给我留言说:“姐,我现在很纠结,在老板面前我特别勤勤恳恳,老板吩咐的,我都努力完成,开会的时候,我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可是我看到有的同事无论在开会还是在私底下,只是对老板说好听的话,可他们工作又不是很认真,却能让老板总是为之称赞。我迷茫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又不想做那种恭维奉承的人,姐给我点指点吧。”
其实在这个小伙伴的字里行间,我都感受到了他也许对同事言行的不屑一顾,不愿意与之苟同的愤青精神。只是人作为动物的本能,总是会选择性注意你所讨厌的,你所害怕的,因为讨厌的,害怕的人或物,都代表着危险。我听有专家说,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一起围坐在篝火边聚会时,总是那些积极乐观的人才会容易被豺狼虎豹叼走。所以人们宁可守着已知、旧有且不变的规则为生,也不愿意去冒险寻求新世界。像美国动画片《疯狂原始人》里的爸爸说:“新的都是坏的,是危险的。”所以我们才会排斥。在六哥所写的本书中,会看到他总结的各路大神的光辉特质,也会看到他确实去“抱大腿”了,而且抱的很有范儿,令很多大神喜欢且青睐他,那是因为他践行着自己的梦想,让自己不断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去分享自己的所学。教学相长,知行合一。特别佩服他每日一更,篇篇都是爆款。我吸收着榜样的力量,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说到每日一更,心生惭愧)。
随后,我对这个留言的小伙伴说,与其把目光投放到别人身上,去跟同事争宠,不如收回来,关注自己。让自己不断修炼内功,不仅是专业上的内功,更是增加自己通用的“软实力”,比如如何与上司老板相处,多读书,多学习。当你真的具备全方位的实力时,你不想让老板注意到你都不可能。当我说完这些,他恍然大悟,一直感谢说要请我吃四川火锅(可惜我怕辣,(lll¬ω¬))
变化三:知行统一,感行合一
六哥所有的方法论都特别落地的原因,是因为他会就一个主题,掰开揉碎了给你讲,不怕学不会,就怕你不学。而且他所有的步骤都可以拆分成若干实际的动作,这可能也是众多年轻人喜欢他的原因之一,没有晕轮效应,只有实实在在的干货。
当读到书中的“早起是一门技术活”和“一个高效的学习者手机里装有哪些APP”,现在的我可以有些底气的说,“我已经做到了和我正在做”。4点起床的习惯我已养成,不会再困在被窝这个坟墓里。知道六哥的手机里装了哪些APP,我也当天就下载,每天开始收听“得到”,吴晓波频道,使用各种现代化办公工具。想来自己的行动力有提升,真的要感谢他。
从未知到知道做到,这个过程是持久而漫长的,在坚持的过程中,所有的艰辛感受只有自己最懂。可能这篇文章让人感觉是我的自嗨,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一天我也会传播我的影响力,分享所学给身边的人,大家一起来做高效能的行动派,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让未来现在就来,我们一起迎接美好。”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我将很感动你的关注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