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这些人,那些事》看完了,吴念真老师的文字真的很温柔,也感谢他,正是因为这本书,我才多次有不该任由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就这样消失的念头。
其实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个故事,原本未来逐渐光明的男孩因为一起事故,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女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放弃了门外青山的风景。这种无力感就像当初一位好友问我:”人生苦难有这么多,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举很多例子,想用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告诉他,世间有很多美好,但是我没能说出口。我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无论我说什么,都不会有太多的作用,每个人的境遇不同,说些不痛不痒主观臆想的一些事情,又能代表什么呢?就像这几天的雪莉事件让很少关注明星的我,去知乎上搜遍了关于她的消息,想要去了解一些事情的始末。最终发现,了解了这些事情似乎也是无济于事。
吴念真老师说,苦难从来也不会少,只是面对苦难的态度各有不同,天生乐观坚韧的阿嬷与不甘想报复偷车的父亲都存在。
也许关于生活这些起落,我其实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从小到大,我的经历多么平淡无奇,九年义务教育,高考,考研,人生走向基本在按着自己的计划来,虽然在很多大事上离目标总是差一点,也是不置可否。所以我很认同,那些戏剧化的情节大概只能存在于电视剧中,平淡的人生才是大多数人的写照,也因为此吧,在安慰别人这件事情上,我总是缺了点天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学的一个下午,太阳正好。我和好朋友窝在教室里画着图,旁边手机放着岁月静好的歌曲,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聊起了彼此的成长,一旁的朋友毫无波澜的说起自己小时候因为吃不饱饭饿晕在课堂上,以及未婚先孕的母亲来到不负责任的父亲家中时,该叫奶奶的老人拿出了菜刀砍伤了母亲。听着听着,我笔下的线条也都乱了,慌乱中我拿出橡皮制止了她的诉说,一边用力擦着那些杂乱的铅笔线,一边忍不住的哇哇大哭起来。朋友好似被我吓到了,连忙反过来安慰我,倒是我别扭而又感到尴尬因此没说什么话。我纠结着怕太当回事或者太不当回事都会让她感到不适应,却也错失了说些体己话的最佳时间。不知道她是如何回忆起这件事,其实希望她已经忘记了。如果非要记得什么,那不如是那天的阳光,暖洋洋的很舒服。
更多的时候,发生过的事情,外人能给予的是些拥抱和贴心话,对于当事人来说,那些经历过的苦难留下的后遗症也许需要一辈子去慢慢消化。即使我的这位朋友诉说的时候一脸平静,也一直告诉我这没什么,一切都过去了。但我能感觉到,这些事情其实一直在影响着她。
就好像她会在高考时因为旁人的只言片语扰乱了心神,考研时没有把握整体时间,考一门哭一门。我记得考完后,我们抱在一起痛哭,她问我们,是不是她不适合学习,为什么总要这样对她。我们除了紧紧的拥抱她别无他法。她哭得肆无忌惮,相识的人偷偷问我:“她怎么又哭了,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呀。”他们不能理解,因为太想跳出现有的环境,太想够到那个目标,想要获得一直缺失的安全感,让她把获取的希望寄托在不可知的未来。在听到那个希望补偿的父亲打电话来说:“我下半辈子就要靠你了。”而因此哭了一宿的时候,她就已经因为背负着全家的希望感到喘不过气了。
而后的她进了很好的设计院,说着这家设计院里的人都很厉害,她觉得呆在那儿能学到很多东西。却在半年后哭着打电话说:“我快要受不了了。”拖欠的工资,连续一周以上每天不足五小时的睡眠,使她备受身体和心里上的煎熬。
人生也许就是这么起起落落,气喘吁吁的翻过一座山还没休息一会儿,又要翻过一座山。你以为日子要变好或变坏了,生活总会和你开着玩笑。
我始终,在期盼着,老天爷能对她更好一些,也希望她能像佐贺的阿嬷一样,说着:“再艰苦,也要让老天笑出声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