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丝万缕,千条丝,万条线,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世间有许多事情内中有种种缠绵纠结密切复杂的联系。真是盘根错节,牵丝挂藤。宋·戴石屏《怜薄命》词有曰:“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拧不住一分愁绪。”元·无名氏《一枝花》有曰:“长叹罢罗帕频掩,都揾尽千丝万缕。”
世间任何存在,只要稍稍一探底一摸里,立马就是一个无穷的缠绵,诚如一棵树,见其立于庭院,但若一挖下去,不得了哦,根丝无限,盘连钩挂,竟然能够探个没完。
就事论事,在处理世间事情时,只对存在的可见状况作出处置,不做深究,为的就是避开盘根错节,避免碰到千丝万缕,理也理不清,结果全被纠缠了进去,而事情却不得解决。但是做学问时,却不能老是就事论事,常常应该探下去,摸其千丝万缕,理其万缕千丝,弄个水落石出。
蚕茧即桑蚕的茧。它是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内含蛹体。茧层可以缫丝,茧衣及缫制后的废丝可作丝棉和绢纺原料。蚕茧呈长椭圆形、椭圆束腰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或中部稍缢缩。茧有白、黄、淡绿、肉红等颜色,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
桑蚕,又称家蚕,或简称蚕。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甚至蚕粪都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茧是由桑蚕吐出的丝给一层层包裹起来的。
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盆和筐就是原始的缫丝器具。汉族妇女首先发明了养蚕缫丝和织绸刺绣的技术。传说黄帝之妻、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约7000年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已经出土纺轮,即一种用来纺丝和麻的工具。汉代出现了纺车,初为缫丝卷线,后来用于纺棉,直至13世纪方才传入欧洲。
我看千丝万缕就是在缫丝中将看到的现象加以表述的一个成语。小小的一个桑茧,在缫丝过程中竟能够缫出那么多的丝,好像无尽,似乎不尽,拿千和万又怎能表达。
缫丝时要有耐心,不断重复一个动作,但若不小心,就会把丝线弄断。做学问时,也要有耐心,做学问时也常常会不断重复一个动作,也得时刻当心,不然就会断了线,做不下去了。
世间事情也有许多是千丝万缕的,在处理时常会需要做做如同缫丝的动作,这时耐心和细心是十分需要的,千万鲁莽不得。想想桑蚕吐丝成茧的经历,应该从桑蚕的作为中,领悟工作的幸福。缫丝曾经为中华文明建功立业,缫丝的内蕴哲理也会在长远的历史延绵中发挥它的神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