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和我说,人不轻狂枉少年,不趁着年轻的时候任性一下,老了就没有任性的资本了。说出这句话的他潇洒离职,四处游历,毕竟他的人生到退休前已经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了。这句话曾无数次盘旋在我脑海,然而我并非年少有为,也并不属于“家里有矿”的极少数人,平平淡淡,逆来顺受才是真实的人生写照。那些少年热血的情节注定没能在我身上上演,因而我特别羡慕那些能朝九晚五,随心而为的人,过的洒脱,活得自在。
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渺茫,未来何去何从无人告知,真正艳羡那些“不普通”的人被安排的人生。按别人为自己规划好的人生道路一直走下去,像个提线木偶,但是也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和迷茫。然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轻而易举的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世界是片广阔而不宁静的海,而我仿佛身处那一叶扁舟,随波浮沉,渺小无助,看不到灯塔的光亮,没有脚踏实地的自在,不知小船该驶向何方;我也想像那些勇敢的诗人,说走就走的旅行,四处流浪,而现实是即便脚踩坚实的土地,仍感受到大海沉重的窒息感。有梦想和希冀支撑的旅行才是诗人笔下词汇“流浪”的释义,由风来决定航向的旅途只能是“漂泊”,因为我太过于“普通”,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也不是最差的那一个,读书的时候是这样,毕业工作以后也是如此。
普通的人,期待不普通的认可,本身就是一种奢望。一直认为,每个人在某个领域都有能独当一面的作为,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千里马总会被伯乐相中的。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背道而驰,即便千里马常有,伯乐也常有,结局仍是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每个人都会迷茫,迷茫是常态,清醒不存在。你的迷茫并不会因为你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的增加、专业技能的提升或人生阅历的丰富而减少以至消失。每个年龄阶层、每个社会形态,只要你有思想,你就会迷茫,你总会有想要探索的未知,总会为失去的“最美好”或得不到的“最想要的”而迷茫。
小时候是最开心的,因为那时候没有那么多顾虑,幼小的心灵住着善良的公主和王子,那时候的故事结局都是美好的,正义最终总会消灭邪恶,付出总会有回报;在那个没观过世界、体会过百味人生的时候就被灌输了“理想王国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致于在慢慢长大以后,被现实狠狠抽了几巴掌之后才学乖。那时候的迷茫可能就是什么时候能长大,长大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谁又知道有几个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多是渐渐成为自己当初所讨厌成为的那种人。
等渐渐长大,开始读书,上一辈人在你身上找他们的影子,希望在你身上看到他们理想的延续,你渐渐开始踏上你的迷茫人生旅途,在迷茫中毕业,就业,结婚生子。
也许,即将毕业会甚感迷茫,被动式的站点学习到此结束,开始为自己和他人的人生负责。你的所见所学能否为你在接下来的旅程谋取个安稳。每个领域,每个职业,每个岗位,比你优秀的人数不胜数,又当如何运筹帷幄,克敌制胜。毕业求职,跳槽求职,没有能满足自身的条件待遇,你寻求更好的发展;也许你自认足够优秀,当与你同等水平的人因为背负一个家庭的期望与职责而自降身价与你竞争时,你发现你毫无竞争力,你开始思量自己的定位了,你又迷茫了。可能你为了提升自我,在求学路上继续深造,从文凭上看,研究生优势大于本科生,博士生优势大于研究生,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然后在期望带来失望的恶性循环中接受惨淡的人生现实。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可能也和多数人一样,终将挑上家庭的担子,柴米油盐,奶粉尿布,在自己都还没过好自己的人生时,便要担负起教育下一代规划自己人生的责任。
事实上,并非否定人对于自我价值能力的提升,但人的一生确实都是迷茫的,虽可悲但也可幸。可悲的是很多人因迷茫而裹足不前,丢掉了自己;可幸的是总有人能在迷茫过后看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此奋斗着。
成长至今,读的书,走的路,变成了自己的思想符号跃然纸上,而我迷茫依旧。曾经被负能量警醒过,也被鸡汤文感动过,负能量多是残酷的事实、鸡汤文多是雷同的鼓励,但在迷茫的时候让我找到自己还是有那么些作用的。
我要是能像那些大能一样就好了,字字珠玑,言简意赅,而我长篇累牍,只为一句“你的迷茫不是因为你普通”,奈何,此句仍不过拾人牙慧。只能说,那也是因为我迷茫啊。
我抛了一枚硬币,心想,正面的话就去图书馆看书,反面的话就再睡会儿懒觉。硬币在空中翻转,弧线优美,任它自由坠落地面,反面;我想三局两胜,硬币升空翻转,坠落,反面;结果不太理想,我又抛了一次——如果你迷茫并不是因为你还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而是你已经有了很多个答案,而你已经决定了,你需要的只是别人的一个肯定——这一次,硬币奇迹般立了起来;嗯,还是图书馆的空气清新一点。
然后,你是第几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