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云宇。
今年是我不上班的第四年。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承受能力太差,我总能遇到奇葩公司和领导。
在不算长的五年工作经历里,两次因为受不了奇葩领导而裸辞。
现在回想起来,仍能感受到当时的焦虑、心累和无力。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无限的精神内耗。
1
我的最后一份工作就职于一家互联网电商公司,在当时的概念里,互联网公司=高薪+高级。
就像港片里演的那样,半洋半普的对话、高端的会议、听不懂的行话和行色匆匆的员工,总之就是牛得不行。
但现实是,不管大厂还是初创公司,除了小部分真正有能力的人之外,大多都是虚有其表、萝卜开会。
是的,我就是其中一颗萝卜。
让我始终无法适应的,是所谓的职场文化,比如“向上管理”。
理论上来说,向上管理能帮助团队更好完成项目,帮助领导更好做决策。但对于大部分职场来说,“向上管理”基本等于老实人吃大亏。
很不巧,我就是那个不善于此道的老实人。
我的岗位是公关部内容策划,主要负责策划宣传方案并撰写软文。
有一次,我为某个大促项目策划了一系列选题,由于精力有限,把某一个选题交给媒介组的同事撰写。并在ta完稿后,进行了大面积修改。
后来,那篇文章的发文数据很好,成了那位同事拿来炫耀自己写文能力的代表作。
但有趣的是,每当做项目复盘时,明明写文的是内容组,传播效果好却还是他们组的功劳。
在这样的职场,相比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的老实萝卜,善于包装自己并展现给领导的花孔雀萝卜更有前途。当然,这一点适用于任何行业。
2
更让我无法认同的是“996”文化。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做一个大项目,整个组几乎每天加班到半夜。
是工作真的很多吗?并没有,大部分时间我都处于等待领导拍板的无聊中;
领导很忙吗?也并没有,但是ta享受整个组陪ta一起熬夜加班的快感,大部分时间ta忙着聊天、扣一些可有可无的字眼。
而我,作为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除了安排写稿、发文以及完成自己的稿件,居然还要帮别的同事疯狂改稿。
我实在很难想象,大家都是一个岗位,凭什么这么烂的文笔还能获得这份工作?
在项目落地的前一天下午,负责写通稿的我把稿件交给领导确认。无聊的等待一直延续到半夜十二点,领导终于想起了我。
ta开始逐字逐句审视我的文章,并在凌晨3点半放过我,确认了我的稿子。
第二天活动开始,通稿即将发给各个到场媒体,我却接到了惊天噩耗——大老板说稿子还要改。
最后,稿子又改回了初稿时的表达。那一刻,我仿佛那个大冤种乙方。
我至今仍然记得,因为那天需要实时发布每位嘉宾的发言稿(领导又一个没用但折磨的决策),我和其他同事需要一整天在电脑前聚精会神疯狂码字。
不巧的是,我的电脑充电器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顺走,电池耗尽只能用同事双系统的MAC来码字,word又在此时罢工。
当时,我的情绪到达极限,加上一系列意外,紧绷的弦应声而断,眼泪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汹涌而出。
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会看到一个憔悴社畜坐在偌大的会场角落,对着陌生的MAC边抹泪边码字,谁看了不说一个“惨”字。
3
辞职那天,HR问我原因,我给的理由是“没有成长空间”。
这个理由其实不算完全真实(真实原因当然是因为领导太无语啊),但也是事实。
回看那两年工作经历,我最大的成长是学会策划传播项目并统筹规划传播节奏,这对我后来做自媒体有很大帮助。
但更多的,是无意义的消耗。
那种为了加班而加班的消磨、违背本心的言不由衷、实力拼不过嘴炮的失落,对我来说都是严重的消耗。
同时我也深切认识到,只要是职场就逃不开这个现实,这是每一个成熟社畜必须经历的必修课。
很庆幸,四年前的我在冲动之下递交了辞职信。
裸辞四年,其实现在的我并不比上班轻松。每天工作到晚上十点多,如果白天效率低,晚上还会多加会儿班,码字到一点多也很正常。
上班时,只需要写好稿子就行,现在则要考虑更多,比如账号定位风格、发文数据以及最现实的收入问题。
不同的是,现在的我做事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不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必因为他人影响自己的计划和进度。
并且现在我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在一段时间内看到成果。不管这个成果是好是坏,至少知道自己做的事是有意义的。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也让辛苦变得值得。
我深知自己的账号还有很多问题,小红书和公众号还有更多潜力等待着去挖掘。
对于自己的账号,我其实有很多计划和设想,我想要更努力地学习来弥补不足,把账号做好。
对我来说,“云宇的异想国”不单是一份工作,也是我想要为之努力的事业。
四年不上班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但我的未来,才刚刚起步。
以上。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