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本好书,过一个周末。
昨天看了一本好书,感觉直呼过瘾,里面好多观点要么是我刚刚领悟到的要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感觉看一本好书除了过瘾想通的感觉最爽,没有其他词语可以形容可。
首先是职业三叶草
1兴趣
2能力
3价值观
我们的职业满足感就取决于这三个方面。
兴趣决定是否开心,能力决定是否掌控,价值观取决于我们是否认同。
由这三点出发我开始想到自己工作,其实自己一直纠结的同事关系也终于想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自己跟同事一直无法相处好,紫雨老师说是我的优越感导致的,我终于想通这优越感从哪里来的。
是对于工作的瞧不起。对于老师工作的瞧不起,觉得哎,我一个做销售的还做不了老师么,觉得我以前那么大压力的工作都可以hold住,还怕这份工作么,觉得小学老师不就是陪陪孩子,教点简单知识谁还做不了可,是个人都能做有什么大不了。
因为我对工作的瞧不起所以延伸出来对身边人的优越感。觉得也瞧不起他们。也瞧不起他们做的事。
所以导致相处过程中别人就有一种对你那么好反而还给脸色的莫名其妙感。
同时身边人喜欢抱怨的习惯也确实让我觉得喘不过气,总感觉自己呆得很不舒服。
可是感觉自己经过一年的历练,对于老师的感受好像变了,其实发现要做好确实不容易,要做好老师也确实不易,老师确实是值得尊敬的职业,教书也要育人,要教知识也要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快乐和愉悦的不同,有挑战我们感受到快乐,舒适稳定感受到愉悦,想想真是这样的,以前从销售转型到老师有一段时间我是感觉非常愉悦的,因为自己终于从压力大变动多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了,终于可以过过安稳不操心的生活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轻松了。可时间长了却又觉得没了以前的一次一次成长面对挑战的自信成就的感觉。又希望回到以前的生活,总是活力满满的日子中。
目前经历的这个过程感觉可以套用书里面的一句话来概括失去 痛苦 面对 追寻 重生,这就是所有成长的脚本,一旦你不愿意出演前三幕后面的故事也无从开始。
我觉得从销售到老师对我而言就是这样的一个经历,失去,痛苦,面对,追寻。我一开始很痛苦,觉得我苦心升级了好几年的自我价值感就要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丢失了么,不想面对也不甘去面对,可是痛苦我们终究要面对,直到我玩家班提问,老师说是自我相处和横向相处都出现了问题,我开始检视,仿佛从离职之后没有跳到自己合适的公司那时候我的自我就开始出现问题了,那时候总觉得说起来好像很厉害可是实相也没有支撑自己很厉害一样。所以这样的内核一直带到了老师的这份工作中。再次开始一步步正视自己,开始发现自己身边一切的价值所在,开始发现自己以前的活法好像活错了,自己好像需要重新换一种活法,于是开始重拾健身,舞蹈,阅读,修炼。其实也让我看到,工作可以不必抓那么紧,业余时间我也可以多多专注获得另一种幸福。修炼的过程中也开始重新拾起对自己的信心,其实即便自己还没有那么好,可是自己也算不上差,其实不但不差,反而因为这么多年的沉淀,已经开始比一般人来的好来的强并且我会持续走在越来越好的路上,持续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开始学会了工作的时候工作,不工作的时候让自己换一种玩法。书中也有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有趣是培养能力,并非消费生活有趣让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可能同时越来越生机勃勃。而无趣之人逐渐长大,世界与他们越来越无关了。有趣证明我们还在长大还没有长老。
我们大都习惯靠感官获得乐趣,比如吃,看电影,看小说,可是我们却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去培养能力,我们的快乐还是依靠外在而非内在。这样的快乐其实很容易消失。
这也是我刚刚体会到的,我从以前从一个不会玩的人到现在做了老师有了大把的时间,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出去吃饭,逛街,看电影,去我想去的地方旅游,过我曾经想过的这种生活,可是我似乎又感受到这样的快乐消失得也很容易,或许真实的快乐需要我们将乐趣慢慢转化成能力,比如9月份我准备开始的烘培,开始准备进军厨艺,如果我的膝盖能好起来当然也会把舞蹈拾起来。除了这两样,暂时没有想到其他的。当然除此之外,可能就是目前时有时无的阅读习惯了。阅读输出,也是我一直喜欢干的事情。或许画画和书法我或许也能尝试尝试。当然爬山也依然是我喜欢的众多中的唯一。差不多现在起码一个月去1到2次。
最后套用文章的一句话结束,人要活的明白,活的清爽。掂量得出好歹,就需要反复打磨自己的价值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