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做个有定见的人。
一、“自我概念”和“成长的空洞”
每个人心中,都潜在有一个更好的自己——自我概念。把真实的自我和“自我概念”一对比,它们之间的落差,可以叫做“成长的空洞”。
这些空洞长期无法满足时,你心里有会空荡荡的感觉,体会到空虚,厌倦,无价值的情绪。而这些空洞被填满时,你就会觉得满足和安心。
eg.
1.所有痛苦的本质,都是对自己无能(无法填满空洞)的痛恨。
2.人生就是一场发现空洞,填满空洞的过程。
自我概念的来源:
我们的基因,社会,环境,家庭,知识,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们。同时也造就了现在的“自我概念”和“成长的空洞”。
看到自己的空洞,了解自己的空洞,在有限的资源中按照什么顺序去填,就是找回自己,理解自己,成长为自己的过程。
二、假我的游戏
2.1物质的游戏
当遇到空洞,我们本能的就是用个东西把他填上。而物质就是一种触手可得的填充物。
eg.房子填满安全的空洞,钞票填满自尊的空洞,学历填满智慧的空洞,消费填满快乐的空洞。
用物质填充的问题
1.物质带来的满足感和充实感是短暂的。
2.物质让你的空洞越来越大。下一次要填充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物质,带来同样的满足和充实。甚至怎么样填充,也换不回来当初的快乐和满足。
eg.第一次1000块的快乐,现在赚10w 块也找不回。第一次开捷达的满足,现在开宝马也得不到。
3.物质填满洞之后,你就会觉得物质是你“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从而迷失真我。比如:会认为“钱”是最重要。
eg。类似吸食毒品,吸的时候很爽,且越往后,越欲求不满。到最后陷入疯狂迷失自我。
总结:物质能带来一次次短暂的快乐,但是并不是幸福。快乐和幸福本来就是两码事。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填满个了所有的东西,却发现那个洞依然存在。
2.2他人的认同
我们在成年之前,一直在寻找认同。
eg.婴儿时寻找父母认同;儿童,和青春期寻找朋友,同学,老师,长辈,恋人的认同。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结束一场亲密关系时,会感到那么痛苦。这里的痛苦不是一种文学的描述手法,而是一种真真切切的生理体验。两个人,用对方填满了自己的空的那个,等到分离时,必然带来的,必是强烈的撕裂感。
用“他人认同”填充的问题
和用物质填充,带来的第三个问题一样,当你被他人的认同填满的时候。你会认为别人认同我的部分就是自我的一部分。当这种认同成为主要的部分时,你就会认为“地位”“面子”“名声”是最重要的,你就会被他人的认同“绑架”了。这时,你以为大家喜欢你,离不开你。实际上,是你离不开他们的喜爱。
总结:灵魂只能独行,两个独立的人格,永远无法一致。当发生冲突和分离时,你只有两种选择:1.按照一方认同的方式,改变另一方 2.分离,然后找一个类似的人填充进来。
你要知:你是谁,你在生命中就会遇到谁。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2.3自残的游戏
不愿意承受空洞的空虚,不愿意承受填充物被拿走的痛苦。就会尝试把空洞和自己“切开”,于是产生自卑——我根本不是那块料。或者把真实的自我切掉,从而不让那部分与“自我概念”进行比较。
eg.手臂上有一个地方流脓了,你不愿意接收这一事实,于是把整个手臂切下来了。
2.4挖另一个坑
挖健康的坑,挖事业的坑,挖自由的坑,去填成就的坑,填自尊的坑,填安全的坑。我们认为这些都是白来的,等到晚一点的时候,才发现这些都是需要支付和补偿的。
"挖坑去填另一个坑"的人,通常出现在25~30周岁。这时候,我们的角色从单一工作者和儿女,变为管理者,领导,打拼者,稳定者,丈夫,妻子,父母,“厨师”,“水管工”……新的角色意味着新的“自我概念”,新的“成长的空洞”。面对如此多的需求,一旦乱了手脚,就会开始挖一个坑,去填另一个坑。
总结:我们用非我的“填充物”去填洞。我们逐渐认为,“填充物“才是真实的自我,于是我们把自己丢了。当你把“填充物”换成具体的“钱,关系,爱情,自尊,认同”,加上年代,时间和地点,你就能看到,这世间的各种悲剧。
三、真我的游戏
假我的游戏非常诱人,疗效短,见效快,且无痛。而且,从小到大社会和家庭都在教我们玩这个游戏。
eg.社会不断的告诉你考上一座好大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一段美满的婚姻,一座大房子就等于幸福的人生,但这并不会带领我们走上真正的自我成长之路。
真我的游戏则相反,其开头是痛苦的,见效不快,但是能带来内心长久的平静和强大。
真正的成长剧本通常是:失去,痛苦,面对,追寻,重获。本质上都是在追寻真我的过程。
3.1给自己来场成年礼
成年礼的目标,是让自己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成年礼,是脱离他人的认同,置身于真正的孤独,独立完成艰巨的任务。
所以,读书,游历,交友,搞对象还是读大学,野的越远越好。让自己的身体,心理,文化置于真正的孤独,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独立。
eg.古时,原始部落的小孩,必需要独自完成一次狩猎之后,才能被认可为成人。
3.2成长的脚本
1.拥抱变化,走出舒适区域
人们总是再自己把握程度高的事情上反复用力,但是再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却没花心思。
eg.两种人,不会成长。一种是,自我概念和自我完全重合的人。第二种,是有成长的想法,但是不敢冒险,怕痛的人。
你需要去刻意的发现需求和练习,且运用合理的目标,能量,情绪管理。
2.接纳痛苦,不掩饰
试着你能想像,自己在广场上被扒光衣服的感觉:
让虚伪的填充物,离开自己的空洞,且不急于用东西去填埋这些洞,承受和面对这些痛苦。接纳自己的痛苦和无能。
3.穿越痛苦,看到需求
看透但不看破:
好奇者允许痛苦的发生,并能看到空洞底部真实自我的袒露。
自我成长者,能读出空洞背后的成长希望,他们知道空洞越大,失落越大,背后的力量也就越强大。
4.玩成长的游戏
技巧1:玩这个游戏,并不代表你要放弃所有的物质享乐,远离爱你和支持你的人,放弃除了自我实现之外的一切小幸福。我们仍然需要外界的目标,他人的反馈和自己的快乐来标定自己的进步,但是这些目标只是路标,不是终点本身。人生的巅峰体验,是“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的一致,是“我想要”和“我必须”之间的协调。
技巧2:全情投入,不计得失。你也需要像孩子一样,玩着真我的游戏——更加投入的生活。但只是需要改变你的观察点——由填充物的状态回到自己的生长。这样我们的关注点,就是从物质,他人的评论,成绩转为自己的成就感,充实感以及学到的东西。
价值:这种转变会带来更大的格局和智慧:
- 以入世的心态来玩,却以出世的心态来发现价值。
- 孕育更大的成长速度,成功是成长,失败也是成长。
成功获得的是成就,失败获得的是智慧,智慧又在孕育着新的成功。
eg.房子能带来安全感 ,没有房子,充实的生活,稳定的关系也能带来充实感;能力大了能改变世界;能力弱了,你可以去帮助他人;能力太小,至少让自己活的幸福。
总结:立足点的转变让我们产生洞见,不被生活带跑:
- 去掉填充物,发现真实的需求,找到生命的重心,寻求有效的成长方式。
-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能立足于真实的自我,面对痛苦强大的洞见和选择,在不确定的结果背后,强大的价值汲取能力。
四、价值观的起源——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在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他们的时间和生命是无限的,且要什么有什么,所以任何事情都可以慢慢来做。对他们来讲,先后是一种幻觉。
直到他们掉入凡间,生命变的有限了,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件事情为什么要先做?
你可以这样理解价值:当要先做一件事情,而不先做另一件事情,那么就说第一件事情,比第二件事情重要。而价值观就是关于一些“更重要”和“更值得”的一系列观点。
另外,亚当和夏娃发现对方的价值观,真是和自己相差的太远了……不多说了。
死亡是人类最好的礼物,当生命有了限度,每个人的价值观就会浮现。
五、价值观的作用——马斯洛需求高管会
“需求”很多,资源有限,如何安排优先级?
调控需求优先级,靠的得是价值观。
eg.好的“领导者”,一定会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我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企业”?
-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 当前我们最缺什么?
然后指出价值观,从而安排事物该如何运作。
六、从价值观,到生活定见
1.价值观是抽象的目标,超越了具体的行动和环境。
2.价值观来自内心的感受,只有真实与否,不论对错。
社会的价值观:道德
地域的价值观:风俗
强制一点的价值观:法律
你和小伙伴之间的价值观:规矩
但是这些都不是你的价值观。
3.价值观是内驱力
价值观是能感动你的东西,能调动你的情绪。
而情绪的力量比理性的力量,强大很多。
eg.当你因为懒惰不想起床时,你的大脑会有1w 个理由的来解释。当你有一件事情,困扰你时,你无论怎么说服你自己,你也睡不着。
当你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任何胆小的人都会坚强起来。
警惕:区分“道德”和“价值观”
eg.中国中年人的说话逻辑:让你做一件事情,先跳到道德的制高点,从而要求你,如果你不听话,就是不对的。
4.形成定见
接收了不同了价值观,它们之间必定存住冲突。冲突发生之后,结合你自己的感悟和经历。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就是你对生活的“定见”。
总结:
- 价值观没有对错,只有真实与否
- 当我们断言那个东西有“价值”时,我们是在表达一种感情,而不是在表达一个即使我们的感受各不相同也仍然是可靠的事实。
我的价值观练习题结果
我选择的是这3项
1.振奋的生活:一种新鲜,有趣,有活力的生活方式
2.健康: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3.智慧:对生命的成熟洞见
七、成为生活高手
1.了解“工具-目标”的价值链接。
今天,社会也在反复地给我们灌输各种价值链接:
eg.农业社会的乡土价值观:房子-安全感;
商业文化冲击下形成的价值观:有钱-幸福;
这些价值观,在被有意,无意,恶意,善意的传达,固化,强化。
2.生活的高手,会使用“价值探戈”
先退后一步,站稳重心,然后找到节奏向前走一步。当你想达成的目标暂时无力达成,不妨再价值链上退一步,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然后再找到可以实现的方式,向前一步。
具体技能:
1.让自己再任何资源和方式中,都能吮吸到自己想要的价值。
2.面对价值观的冲突的解决方向:舍得,平衡,付出。
3.了解别人的建议的组成:有给对方的部分,也有给自己的部分——“他建议我”+“他期待我”。这种情况下,你有三种解决办法,唯一不能做的,就是质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说,这么想。
4.坚持自己的线,也许世界就慢慢改变了。
八、普世的价值观——公平
eg.
最后通牒的游戏中:
回应者对分配者,是存在拒绝的概率的。且再不同文化和社会中,分配的比例,和拒绝的概率都不相同。
最后,科学家用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作对照实验,从而凸现出基因对行为的影响。
同卵双胞胎在这一游戏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
而异卵双胞胎,则不然。
表明公平原则和我们的基因关系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