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些孩子是水做,天空下起雨的时候,就将与雨水混为一体了,像林黛玉一样制止不了她的眼泪。
古老的传说中有一种雨是因为老天爷被感动了,那孩子的流泪不止于感动。即便东北的冬即将过去,湖水表面那层薄冰开始从四周慢慢地向中央淡淡地消逝,却怎么样都融不掉心头的那一方。
动物也有脾气,哪怕小孩子也有很大的恨啊,而且恨得心慌,恨他到底属于哪里,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妈,对不起。其实我也好想回到你的肚子里,再也不出来了。”
家和万事兴依然有本家家难念的经,家庭关系有失和睦,至使孩子精神上背负着重担,也会导致孩子抑郁失欢。现在中国充斥着丧偶式,炸尸式教育,父母任意一方对孩子教育的缺失,爱的缺失,都会导致孩子在性格形成中的不完全。
我认识一位很强势的母亲在朋友圈公开申明:
“今天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我不应该把自己的放不下、不平衡、不开心、甚至于缺失,强加到孩子身上,我更不应该对她动用暴力!从今天开始,绝对杜绝对她动手!也尽可能减少贬低和骂她……我要大声告诉我的女儿,我很爱她,并且我愿意付出行动,改变自己爱她的方式,尊重她,理解她,让她在我的正确呵斥下快乐的健康成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随着城市教育水平的提升,父母因自幼精神或物质的匮乏,施压到下一代的身上,培养孩子报各类补习班、艺术班,进名校。自认为在物质上最大程度地给予孩子,是对孩子最好的关爱方式。可在如今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时代,家长是否关注孩子的行为举止,是否友爱同学,德行真的可以通关吗?
当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如果你看过《悲伤逆流成河》,生活的窘迫,无人理会的伤悲,落井下石的嘲笑,那些无可诉说的伤痛,乃至校园暴力,是教育的缺失,是爱的缺失!
目前国家法律对于校园暴力行为的惩治存在一定真空地带。经常活在暴力阴影下的学生,会对心灵和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学习成绩下降,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对于施暴者来说,有可能会形成反社会人格,最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中国父母的关心多数还是通常止于吃饱穿暖,缺少了心灵上的补剂,感情上的空洞依然无法抚慰。殊不知父母的格局、情怀以及情绪、言谈举止、生活作风等等都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带来的困扰和伤害。(原生家庭是指生活于父母的家庭,儿女还未组成新生家庭,这样的家庭便是原生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
有的孩子天生活泼开朗,有的孩子从小内向敏感。自母亲怀胎十月,到小孩的第一声哭啼开始,在家庭中教育理念、观念思想等潜移转化地影响起到关键性作用,刻化在孩子脑中形成刺激,使得性格逐渐地形成。
我们并非完人,就算活了一辈子的老人,性格上还是附有年轻时的缺点,人生还是会有缺憾。请在你的孩童成长中,不断地认同他,鼓励他,多一些关怀和温暖的怀抱,这至关重要。
《找到你》中多多妈妈说:“六个月前,保姆带走了我的孩子,找孩子那两天里,我如深陷地狱,但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对我的孩子我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我觉得自己不配当一个母亲,我甚至觉得生孩子这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其实,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只是在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而已,最该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带父母成长,让我们体验到一种毫无戒备的,甚至可以献出生命的爱,那是一种自由。这个时代对女性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做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觉得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不算是一个职业,但事实却是因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有了孩子,我才了解了生命的意义,才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残酷。”
当我们逐渐长大,脱离家庭之后,会受到来自学校、师长、社会等外部世界的不同影响,学到父母不曾教导的为人处世之道,学到如何得体,如何体贴共情,这些外界的积极影响可以逐渐抵消原生家庭的消极影响,尽管无法根除,但能靠自己对世界的探索,一点一点重塑自己的内心。
我的女性朋友也好,男性朋友也罢,提起今天的自己,通常会归于父母、原生家庭的原因,在社会中把别人给他的一点点感动,当成是爱,爱错了人,吃了不少的苦。也有在别人的鼓动中去报听网课《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子》,当他们说起如何教育下一代时,颇有心得,现实中的自己过得还是很糟糕。
他们因自己一事无成,而活在自卑里,或出于不幸的家庭,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不理想的工作。不甘平凡,又不愿改变,没有好的心态,不创造美好,又哪会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一切惆怅是从一颗封闭的心开始,郁郁而终。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我们生而平凡,皆为过客。
但我观察在他们参加活动中,慢慢地会像别人帮助他一样乐于助人,慢慢活跃起来,语言也随之丰富。所以,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自己。
愿你有情有义,不负真心,不负此生。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