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女子不会女红是嫁不出去的,那时女红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明清时期,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夫家对于择妻的标准,都以“德,言,容,工”等四个方面来衡量之,其中的“工”即为女红。
而今女红已经被遗忘在了旧光阴里,泛着荫绿的光,错愕而又憋屈的看着现代人穿梭在机械化的流水线上。
如果有位祖奶奶从箱底翻出一个老物件,是不是就成了我们回溯旧时光的开端呢?
在传统社会里,中国女性的认知、交往、生活、情感都藉由手工针线活来表达和发展。她们把美好的生活、满腹的心思都寄托在这一针一线里。
时代发展的今天,早已不需要女性穿针引线做生活用品,科技似乎可以制造得更完美。我们的十指已经离不开手机,针线离我们越来越远。
但现在我们更期待具有匠人气息的手工制品,一个盘扣、一个香囊,融入了制作者的心性、巧思、沉静和专注。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永远无可替代,手作匠心永远跳动着温度,留存的是一份心手相连的精巧。
且看这一屋的旗袍女子,她们飞针走线,草药的迷香飘逸进一个个香囊。
中医专家彭主任,十指春风,贤淑安雅,灵巧入心。在她的意旨里,香囊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香包,古称香囊,亦称佩帏、容臭。其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
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至清代,香囊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一次“闹别扭”便是由送荷包引发的。
而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
香囊质地种类很多,有玉镂雕的,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和丝绣的。一般制成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等,囊多是两片相合中间镂空,也有的中空缩口,但都必须有孔透气,用以散发香味。香囊顶端有便于悬挂的丝绦,下端系有结出百结(百吉)的系绳丝线彩绦或珠宝流苏。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而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粘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但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有害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中药的气体分子被人体吸收后,还可以促进消化腺的活力,增加分泌,从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
儿童鼻炎膜上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偏低,故易患上呼吸道传染性病毒。因此儿童经常佩戴香囊,或置于枕边,对流感,白喉,水痘流脑,麻疹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一个小小的香囊蕴藏着这么丰富的历史底蕴,有着诸多益处,我们惊叹!我们愿意花一个下午的时间,聚在一处,调息端坐,飞针引线,只为体味传统女红的巧思,体味手工的温度,发现手作的美好。彭老师说入药的香囊,可以挽在手腕上,挂在脖子上,夹在书页里,别在衣襟上。
这传承几千年的草药香味,似一只只流萤伴随左右,唤醒我们风干的记忆,捡回那些古老的物件,归去来兮!让光阴的故事在指尖漫步,让岁月的斑驳陆离进我们的心田。
用一个午后,让我们暂且远离尘嚣,回溯旧时光,供养一颗浮躁的心,来一次审美与心境的双重修炼。同读书、瑜伽、书法一样,平心静气,凝神专注,手工缝制一件私人定制的香囊,置于枕边,伴你入眠。
这样的过程,你喜欢吗?
女红组成立不到一年,人气极旺,格格老师对老物件情有独钟,她精心策划,一个个巧思妙想都化作了指尖精品,口金包,旗袍,耳环,手链……用时髦的表达叫DIY。未来还有很多,欢迎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