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桑花儿79
老祖宗的“阴阳平衡”之道就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天为阳、地为阴,万物生于天地之间,生于道,归于道。
地球上一切现象无不是在体现这个平衡之道。
这些年来,地球上各种状况不断,归根结底也是自然规律的平衡调整。
我们的科技在近百年来野蛮生长,无限度的刺激着人类的欲望,在这样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一:化学物品的泛滥
如今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抬眼一看,家里到处都是,格桑记得小时候,家里物品基本以木头、竹子、陶土等天然原料手工制作,朴素耐用,对环境没有不利影响,后来出现了塑料制品,一发不可收拾,记忆中塑料制品发展的特别快,很快就代替了大部分生活用品,于是原来的那些民间手工艺人也逐步消失了,格桑的父亲年轻的时候精通一门木工手艺,在我们那一带比较有名,但凡家里要打造家具、建房啥的都叫父亲去做的,还带出不少徒弟。
如果家里要做竹篮竹席等也有手艺人可叫上门来制作,供饭,他们收个制作费,原料都是自家分得的山里自然生长的。
这些儿时的记忆深刻但也逐渐模糊,让我越来越怀念,那些纯朴的手艺人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取而代之的工厂流水线出来的物品,没有灵魂。虽然那个年代物质没有现在丰富,但是激发人欲望的条件也少很多,心态不会象现代人那么浮躁,这些年在都市里的生活越久让我越来越向往回到儿时朴素的生活。
再看现在,化学品深入各个生活领域,各种化学食品添加剂调味料,各种化学护肤化妆品,化学药品,化纤衣物等等。
我每次去逛超市,总是很难选择,都是化学添加剂,真心无感,干脆把零食戒了,当然除了纯天然的我还是乐意吃一些的。化学添加剂对人的味觉之刺激,在不断的退化人的味觉,吃东西越来越吃着没味而形成一种依赖性,所以现在的人口味越来越重。
如今的化学用品对环境对我们的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没有买方就没有卖方,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工用品,因为我们就属于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维护生态环境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就可能在自然规律中被淘汰。
人类的这些高科技仅仅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便利以外,却没有考虑到后果,是自私与欲望的产物。
如今的白色海洋垃圾和核污染危害了海洋生物,被吸收进它们的体内,使其充满毒素,然后又被人类端上了餐桌,刚好一个循环,开始就是结果,人类自食苦果。
二:电子类高科技产品对人的影响
我们小时候家里连电话都没有,相隔较远的联系靠写信,所以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面对面交流,邻里之间、亲戚之间、朋友之间,都会走动比较频繁,在一起了就聊天,不会象现在中间隔一个手机。
有时候在地铁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看手机,表情千篇一律的麻木,不禁让我想起一部韩国专门描述发生在地铁里的丧尸片,整个地铁的人全部变成丧尸,那个表情都差不多。
现在最细思极恐的是网络平台的“算法”
就是我们打开手机,各大平台通过算法掌握出每个人的喜好,然后根据你的喜好,疯狂给你推送什么。
这套高明的推荐机制,无限附和你内心深处的癖好,让你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吧,几乎每个人都沉溺在各种短视频、娱乐节目,这些浅层的刺激让我们“上瘾”。
于是,导致了一件事,社会在飞速发展,人的理性和智商却在退化。
因为当一个人无限沉溺于这些碎片化的满足之后,就变的越来越不喜欢思考了,用进废退脑袋越来越迟钝,于是就更加依赖于网络,网络给你什么答案就相信什么答案。
我们应该要清醒过来,把主动权从手机里夺回来,利用手机为我们服务,儿非被手机控制,利用平台的推算机制帮我们获取有利于我们成长的内容。
记得儿时村里的露天电影特别让我记忆深刻,有些是村民被罚的电影,比如有人打架闹事,就罚他出钱给村里放电影,全村男女老少爷们搬条凳子去看电影,虽然没有现在的电影院那么有震撼的效果,但是也没有了儿时拿个小板凳去看电影的兴奋。
物质层面丰富意味着精神层面的匮乏,一阴一阳对立统一,反者道之动,物极必反必将往精神层面方向发展,在未来,我们的古圣贤传统文化会象14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一样卷土重来。